日前,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启动,将根据公众投票情况和专家评选意见遴选出10名"河南最美教师"。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样的寻找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感动了无数人,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国乡村教育的希望。 我发现,这样的寻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记者通过真实的镜头、图片和文字,向观众多维度地呈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生活与工作,以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这样的立体呈现方式发挥了新闻报道的优势,客观性和真实性十分突出。假若一个老师自身缺乏足以打动人的精神和事迹,是不可能进入最美教师的行列里的。 我至今还记得 "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的事迹。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17岁开始任教于贵州原始森林深处一所交通闭塞的小学。18岁那年,他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让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地方。后来,他自费卖了一匹马,用来托教科书、教具和生活用品…… 社会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他一样豁出命为乡村孩子开路和引路的最美教师,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几个?要不是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有多少人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甘苦和事迹?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发现各地的"最美教师",因为通过这类方式发现的"最美教师"才能得到社会认同。 再看看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条件: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不得不追问一句,条条框框是有了,但是按照这样的条件,翻阅审理一下地方所报的材料,就真的能坐在会议室里不费吹灰之力选出最美教师吗?这样的评选方式客观、真实、公正吗? 要真正发现最美的教师,还是尽可能不用提交材料、专家看材料、专家评点的方式进行遴选,最好还是打破条条框框,想办法组织人力通过实地调查来发现。只要把发现的内容客观、真实地展示出来,相信大家有能力去感受和判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