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过:"听了太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因为道理是死的,人心是活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要成事先要在江湖中如鱼得水。如韦小宝,大字不识一个却通达人情,上至皇帝下至天地会,都对他刮目相看。 看透人心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装到别人脑子里,让别人把钱主动送到自己的口袋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看透人心,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南宋秦侩做宰相几十年,举国上下他一人说了算,大家费尽心思讨好他。他为自己树碑立传建立"一德格天阁",意思是:他当官非常好,受到上天表彰。这座楼成为追捧新目标,就像今天的网红旅游景点,得排队才能欣赏。 工程快完工前,就差一块大厅的绒毯,因为是进门第一道面子,非常重要,秦侩派人到处找。江南有个官员,想巴结秦侩,花费几年薪水买通工人,取得大厅尺寸,又花费一半家财引进国外编织技术,织成一幅绚丽的地毯呈现给他。 事情到了这一步,官员的忠心简直"可昭日月",比真珠真珠还真。 结果,秦侩气得半死,狠狠责骂他,以后只要是他的汇报,立刻被责骂,搞得他在江南混不下去,很快被调离。 这名官员错在他不懂秦侩怎么想的。这位奸相以探听皇帝喜好起家,得金皇宠信,受宋皇信任。历来只有他对别人的心思把握细微,哪轮得到别人去揣测他的心思。既然官员能打听到他的打听尺寸,要买通刺客取他人头,不是分分秒秒的事。 但同样的事,放在明朝大太监王振身上,却成为一件喜欢得不得了的事。 他是明英宗最信赖的太监,家国大事一把抓,官员们称他为"翁父"。当时他在京城修建府邸,江南巡抚周文襄巴结王振,花钱买通工人要来尺寸,到上海松江地界(黄道婆开创全国最大纺织中心)做好地毯,送到王振府邸。 因为尺寸大小合适,王振心花怒放。以后周文襄的奏报,王振一律批准。 王振就不怕周文襄暗杀他? 因为太监出身,没考过科举,最怕别人说他没文化。他收下翰林出身周文襄赠送的礼物,摆在客厅里一提起:那是大文豪定做了送来的,倍有面子! 从这两件事我们能学到什么智慧?拍马屁前要看透人心,对症下药,看人下菜碟。 最简单的套路就是:他缺什么你才送什么。 秦侩缺什么?好名声。污蔑死岳飞后,秦侩的名声比马粪还臭,他的"一德格天阁"就为树立好名声建造。送地毯的举动解决了秦侩建立好名声的问题吗?完全没有,还多了一次恶名,收受贿赂。 相比之下,另一个官员没花一分钱,短短几个字立马得到连升三级并多次加薪。他在信中把秦侩比作著名大清官大忠臣大能相伊尹和管仲。原话:"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 另一个候补官员(还没正式任命,没钱)看后有样学样,献诗歌一首:"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意思是:宰相,您真是刻苦好学,勤政务实,简直萧何再世。结果是立刻被安排成正式官员,待遇很好。 职场商场情场中要获得成功,时时需要与人交往,必须先看透他们缺什么,去补足去解决,让他们揪心的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旦他们感受到你为他们解决掉棘手的问题,就会感激你,自然会付出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