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是社会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面对信息时代社会治理方式的各种挑战,领导干部需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党务管理、媒介交流、意见表达、舆情引导和群众工作五大能力,以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 关键词:领导者;网络治理;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1-0149-04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思想研究"(TJKS16-001Q)。 作者简介:王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博士。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信息化时代对领导干部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信息化推动治理现代化趋势下,领导干部面临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群体、信息化技术等挑战,需最大可能地克服社会治理的"本领恐慌",加强党务管理能力建设、媒介交流能力建设、意见表达能力建设、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和群众工作能力建设。 一、提升党务管理能力 领导干部的党务管理能力,是网络治理能力的组织基石。一个政党的组织建设能力和党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这个政党的战斗力。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务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精准管理。 信息时代,社会公众的价值诉求和利益追求呈多元化趋势,信息技术的普遍发展要求领导干部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对组织成员的全管理,这为领导干部的信息素养培育、工作方式优化、信息平台构建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培育信息素养方面,领导干部要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熟悉掌握信息管理技术,这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其党务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优化工作方式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在激发党员高度责任感的同时,要尽可能满足党员的政治需求和人文关怀,既发展党内民主,又加强政治引导。在构建信息平台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党建,将党员和党组织的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建立全覆盖的信息数据库并实现全国联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理论宣传教育、在线知识学习、党员群众交流、党务公开监督等事务,以丰富网络党建的形式,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信息时代,领导干部需要重视网络技术对党员主体价值实现和党组织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是提升党务管理实效性。实现党务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更在于管理内容的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组织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自治和扁平化的特点,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信息流动与组织成本降低,都为党员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提供了契合点。二是提升民主参政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党员获取信息的可能性,提升了党员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通过网络技术,党员可以在线上展开讨论、征求意见、凝聚共识、科学决策。网络技术使信息公开、流动、互动,不仅使组织内部监督成为可能,也为非本级组织监督提供手段。三是克服组织生活缺位。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全程管理。各级党支部可以运用党委提供的"两新"互动平台,开展网络组织生活、网络审批党员转正等工作,在党建信息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实现党务活动网络化。基于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流动瞬时性、信息选择有时差等特点,对网络数据实现精确管理、及时管理和统一管理,为领导干部进行网络党建提供随时掌握实时动态、分析基层情况的一种成本低、操作易的实施方案。 二、提升媒介交流能力 网络空间作为领导干部开展宣传教育的新场域,与传统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空间的开放性使信息获取方式更为便捷,在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发生变动基础上,教育的环境也会随之产生深刻的变化。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提升媒介交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组织体系内,领导干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是通过上级传导给下级的单向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上级是信息的传递方,下级是信息的接收方。而在网络虚拟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封闭的组织结构,组织成员的交流不再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他们在突破自身获取信息的界限同时,成为信息组织的源点,实现了组织与个人对信息的共享[1]。基于此,领导干部需在开放式宣传活动的空间里,不断提升个人认识媒介、判断信息、解决问题、使用媒体的能力,进而实现从接受教育向追求平等的转变。 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活动以调动教育对象积极性为首要任务,以实现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情感共鸣。一是要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同的利益诉求,没有建立利益一致性的认知,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是要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有频繁的情感沟通,没有感情基础,很难产生心理的共鸣。三是要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塑造良好的形象,只有构建平等的教育沟通,才能弱化现实媒介交流中主体和客体的身份确认。在开放的网络虚拟空间里,媒介交流是在分布的网络民众中实现。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党组织进行感情沟通,以此提高使用媒介的能力。 领导干部提升媒介交流能力,不仅要认识到媒介是宣传的工具,还要认识到它对信息的传播作用,可以通过努力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实现信息的互通,反映民意民情,监测社会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领导干部要适应媒介多角色扮演的变化趋势,随时调整应对媒体的方式方法,形成在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公信力的意识和习惯。对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开展双向互动,以简单明确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引发与对方的情感共鸣和价值默契,增加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升意见表达能力 培育领导干部在网络空间的意见表达能力,通过物质无形的力量,傳播党的声音,掌握网络话语权,扩大党组织影响力,引导网络秩序朝着理性有序方向发展。领导干部的意见表达往往是在直面矛盾的过程中,在公共场合宣示有效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此获取他人的认同,从而引领舆论导向。网络信息化时代,领导干部的意见表达虽然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但仍要坚持人民立场,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维护人民立场,赢得人民信赖。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前提下,增强领导干部网络意见表达能力,是提升网络治理能力的新举措。在网络空间无国界的虚拟空间中,领导干部的声音要被网民听到、理解并接受;在网络活动主体和舆情表达方式多元化的形式下,需发挥好领导干部正能量的意见领袖的作用;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相结合,公开信息并说明事实,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网络虚拟空间存在很多观点与意见分歧,领导干部需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的意见表達能力,以实现对网民的思想引领。一是增强意见表达的解释力,在尊重事物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网络舆情背后的利益诉求作出正确判断,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二是提升意见表达的亲和力,对于冲突建立理性的化解机制,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约束,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三是强化意见表达的组织力,依托现实组织力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手机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评论员建设。四是扩大意见表达的影响力,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2]。 四、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转型期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加剧。网络不仅成为民间舆论的集散地,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舆论也影响问题的深入解决。信息时代,网民的意见表达更为便捷,传播速度更为迅速,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防控难度更大。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舆情引导能力成为网络治理的重要能力要求。 领导干部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要转变思维方式,理性、宽容地对待网民的意见表达,通过认真研究舆论案例,结合舆论风险特点,整合资源,利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鼓励网民建言献策,掌握舆论引导权。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增强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对网络舆情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有效化解矛盾。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舆情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冲击,领导干部需多措并举。一是准确把握舆情成因,通过深入了解舆情特性,判断舆情背后的利益冲突,领导干部要对发表负面言论的群众主动开展心理疏导;二是整合舆情治理力量,建立适应网络治理的新观念,形成领导干部与网民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三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微博等新兴舆论场,建立快速应急的体制机制,面对舆论焦点问题,及时积极应对;四是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积极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坚持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出台能够代表民意的决策。通过真诚交流,第一时间化解舆情危机,主动提高政府公信力;五是树立法治观念,强化网络法规治理,创新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确保互联网在可管可控的范围内发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五、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治理涉及群众工作,形成环境日益复杂化、对象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新格局。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为领导干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适应互联网时代群众需求并引领群众工作成为领导干部网络治理能力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工作顺利开展,要仰仗充分的沟通,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一味地压任务,照本宣科地读文件、念报告,只讲空话套话,不了解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故步自封开展工作,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将越来越多。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平台,运用网络语言和群众开展交流,通民情知民意,回应民众关切之事,不断调适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遇到矛盾时,需强化责任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依靠群众智慧,借助群众经验,提高问题解决的实效性。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宣传党的信仰和主张,既表达组织的人文关怀,也彰显组织的政治关怀,进而夯实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政治基础。 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需求,运用开放平等的互联网思维开展群众工作。一是运用法治思维,自觉摒弃特权思想,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二是运用平等思维,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面对的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拥有了广泛社会资本的网络公民,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调整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各类党建网站,让群众认识并了解各级党委部门的工作开展,有利于各级党委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反馈,不断改进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联系群众的本领。 参考文献: [1]翁士洪.网络治理能力视角下的政府回应效果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9(3). [2]余晓青.政府网络治理能力现代化:动因、目标及路径[J].电子政务,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