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冲刺风靡一时,但是请当心"万金油"!这是我在参与一项由一帮不完全了解谷歌创投设计流程的人带头的修改后的设计冲刺项目中学到的教训。 JakeKnapp把设计冲刺描述成一种集生产力、决策力、创新、创造力和设计大成的创举,我也认同这一点。但是我最近参与了一个项目,大大改变了我对这个"创举"公式的看法。我的直觉是这些修正毫无益处。但是,很不幸地,由于我没有修改项目流程的权力,我把这个项目看成了收集数据,并在这个冲刺和书中所概括出的GV(Google Venture,谷歌风投)流程——学习,并为下一次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两者之间做一个比较分析的机会。 我不打算详细讨论GV设计冲刺进程的细节,这些都已在书中赘述,你应该都读过了。这里有一个简明的流程大纲: 设计冲刺是一个学习循环,用于定义并创建你需要了解的内容("它")。你可以用真实用户测试这个东西,并获取有价值的反馈和见解。 这是我参与"糟糕"的冲刺而学到的东西 1. 不要在过程中改变价值观/基础 这么做应该是理所当然的。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修改在流程最初就定义好的基础。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的假设、问题、目标、和遇到的问题在冲刺最后一天基本都被改掉了,这使得大部分流程毫无意义。因为项目中的所有东西都是基于这个"地基"的。"地基"动摇了,整个房子都会"倒塌"。 2. 设计想法时不要急于求成 我们只有非常有限的时间来勾勒想法(几个十分钟的时段),这导致我们几乎没有时间进一步探索。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想法看起来空洞且无趣。这削弱了勾勒想法的真正力量——这本应是一个催生新想法,润色已有想法的形成性活动。素描是一门形成想法并落于纸上,得以完善的语言,但它需要你花时间探索,超越已有的想法。 3. 过程中不要循环往复 在这个案例中,辅助者要求我们在选择并详细阐述解决方案后对其进行审查。这样一来,成员就能随随便便添加新的功能,缺乏重点,并形成了某些小组成员主导讨论的不良现象。 4. 不要在同一个冲刺中测试多个"它" 我们在三天内进行了冲刺,每天都致力于不同的"它"。这导致了两个问题。首先,每天都会蔓延很多想法,每过一天,新想法都会取代旧想法,获得重生。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这样。人们对他们的想法很感兴趣,并表明了这一点!第二个问题是冲刺的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我们失去重点,缺乏动力。 5. 不要交出"它"的实际样子 在我们的项目中有第三方在旁边帮我们把项目的素描转化成完整的框架。虽然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方便很轻松,但是让每个人都动手干一干,参与构建他们即将测设的东西,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体现了精准性和细节到位的重要性,展示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新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并且,这给成员提供了直观的体验,感受创造一个"实实在在可供测试"的一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 6. 如果你正在辅助冲刺,请保持中立 我们的辅助者积极参与冲刺。这可能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但是鉴于他们是提供便利者,因此他们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并能够最终影响本应掌握在冲刺队手中的决策权。辅助者和我们中的其他人一样——他们可以依附于自己的想法,忍受偏见。所以如果你正在促进一个冲刺,请不要积极参与——保持中立。 7. 注重团队动力 在我们的例子中,当每个成员都解释了各自的想法和理念之后,进行点数投票/热图投票。因此,这充分披露了哪个成员勾勒出了什么想法,导致不良的团队互动和不公允投票。 8. 明确表明你应该在冲刺中采用什么心态 这个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教训,特别是如果你要和一群对于设计思维和设计还是新手的人合作冲刺:要非常谨慎地表明应该在冲刺中采用什么样的心态。具体来说,概述设计框架以及棘手的问题。准备一个像三十圈挑战的热身练习。向其他人解释不要一股脑拥护想法的重要性,而是应该爱上问题。你应该爱上你试图解决其问题的"它"。 最后的想法 总的来说,冲刺还是有好的方面的,特别是那三个待测的原型。观察原型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用户反馈会很有趣。我的猜测是,这些反馈将会十分广泛,并且难以解析。但是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虽然本文从某种程度上批判了冲刺,但是冲刺对于团队来说还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在设计新概念的时候,协作构思想法是如何运作的。 作者:MogensOver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