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二者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检验全面小康成色的标志性指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武威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的现状 天祝县是武威市的一个民族自治县,是"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国定"三区三州"、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截至2018年底,全县剩余贫困村14个(深度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0.2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9%,现有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排在全省第42位。2019年,武威市着重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定实脱贫措施,合力攻坚冲剌,确保天祝县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0.2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6%,退出贫困村14个,全县实现整体摘帽退出。 (一)突出精准方略,落实"一户一策"。对照贫困退出标准,组织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和乡村干部,逐村逐户对天祝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地毯式核查评估,精准测算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科学调整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逐户逐人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建立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行业数据比对分析,严格落实贫困人口信息采集、审核、录入责任。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已脱贫人口实施跟踪动态监测;对存在潜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夯实了脱贫基础。 (二)加大倾斜支持,保障脱贫需求。将市级新增财力的10%和贫困县新增财力的20%全部安排到深度贫困县、乡镇、村,2019年市级财政为天祝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以上,天祝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400万元,并将清理收回可统筹使用的财政存量资金50%以上安排用于脱贫攻坚。严格执行贫困县统筹涉农资金政策,对纳入统筹整合的中央和省市涉农资金集中向天祝县倾斜。市级预算安排天祝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管护基金28万元;筹措培训资金120万元,在天祝县举办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网络培训班4期;加大生态扶贫力度,选聘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990名,落实补助资金79.2万元。优先安排并足额保障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给天祝县预留1000亩专项扶贫用地计划指标。调整优化帮扶力量,将帮扶资源、帮扶力量适当向天祝县倾斜调整。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25个,发展旅游示范村5个,开工建设"十三五"第二批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新建"扶贫车问"30家,新开发深度贫困村乡村公益性岗位56个,实施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500人。 (三)加大产业培育,夯实脱贫基础。围绕市委"三大产业带、八大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实施德清源金鸡产业,天祝县藜麦产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高原夏菜基地和白牦牛产业化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完善带贫益贫机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保险、果蔬保鲜库建设、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政策向天祝县倾斜支持,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向天祝县倾斜配置,持续选派涉农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到天祝县扶贫产业龙头企业挂职服务,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天祝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合作和经营管理,扶持种植高原有机蔬菜、麦、中药材等特色作物848万亩,新建果蔬保鲜库3座,着力打造"天祝・中国高原藜麦之都"和"中国北方食用菌之乡"。积极推进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设施蔬菜、育肥猪、鸡等6个新增省级补贴险种和香菇、藜麦2个市级补贴险种。 (四)对照保障目标,全力补齐短板。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确保各项目标均达到底线性要求,认真落实义务特惠普惠政策,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健康扶贫政策,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加大危房排查改造力度,支持天祝县全面完成因自然灾害等因素新增1009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消除贫困户住危房,实现居无危房的目标;投资230854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项,开展安全饮水大排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有保障,户户实现稳定供水且水质达标的目标;筹措交通扶贫资金4110万元,在天祝县贫困村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00公里,改造危桥5座,窄路加宽12.9公里。 (五)发挥统战作用,落实对口帮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制定的差异化政策,紧紧围绕天祝藏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大局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藏区发展专项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市藏区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推进藏区发展专项工作会议,天祝县制定《天祝县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藏区发展专项会议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任务分工方案》,梳理出重点任务,明确对口衔接部门、牵头单位和责任领导,用"绣花"的功夫推进天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做好武威市每年对口帮扶天祝县项目资金1200万元,金昌市帮扶天祝县项目资金900万元协调落实,确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从严做好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渠道正确,见底到位,发挥作用。 二、当前武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还没有从思想领域得到提高。天祝县少数民族群众人口数量少,加之少数民族村镇大部份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工作中时有缺位,一些少数民族村镇及干部还未全力把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作为事关全局、事关民心的大事、要事来抓。 (二)产业还没有从特色方面得到彰显。总体来看,天祝县少数民族村镇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新兴、现代农业较少,特色产业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的数量不多,带动辐射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高。 (三)动力还没有从内生深处得到增强。天祝县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对脱贫主动参与意识不高,自身发展思路不清晰,动力不足;个别贫困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帮扶,自我发展能力较差。 (四)干部还没有从业务素质得到提升。天祝县少数民族村镇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工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导致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三、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及建议 (一)注重思想认识提高,促进村镇健康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意识,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二是要提高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定期研究,尤其是要把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村镇精准脱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三是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制定完善村镇规划,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垃圾污水治理、拆违拆临治乱、废旧宅腾退复垦、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努力让群众生活环境更美好。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大力扶持"房厕一体"模式,鼓励倡导"院厕一体"模式,坚决杜绝"院厕分离"模式,妥善解决农厕防冻和粪污处理等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推进改厕工作。 (二)注重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壮大牛羊鸡莱菌药薯藜等特色产业发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突出抓好白牛产业园、天蓟扶贫产业园、金鸡生态产业园等12个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响"白牦牛"品牌,积极打造"金鸡产业+"扶贫产业链条,申报创建"中国高原蔬菜之乡"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打造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品牌,壮大食用菌产业。用好"中国高原藜麦之都"金字招牌,围绕"一都五中心"抓好藜麦产业园建设规模达到5万亩以上。积极推广"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年内建成扶贫车间30个以上,夯实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基础。 (三)注重内生动力激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提高"三保障"水平,在教育、健康、饮水、住房等政策落实上再精准、再聚焦,坚决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常规范运行。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乡村低保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特困供养补助标准,稳定实现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收入上的"政策性脱贫"。着力加强特困供养,不断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底"。 (四)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帮扶骨干力量。一是优化提升带头人队伍。实施农牧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农牧村党组织书记。实施村干部"三培养"计划,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识别干部的试金石,严格落实"逢提必下"制度,从市县机关持续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实绩突出的一律提拔重用,工作不力的坚决撤换。二是深化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群众讲党恩做新型农民"四讲一做"行动,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农牧民感恩奋进和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聚焦产业扶贫,深化党建强村产业富民工程,构建"党组织+"多种形式的党建富民联合体,引导党员群众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组织为支撑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三是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培养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高、宣传意识强、群众口碑好、发展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为少数民族村镇实现深度脱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活水"。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培养工程,制定农牧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注重将政治立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少数民族青年发展入党,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五是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夯实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认真落实民族地区特殊考录政策,在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向藏区倾斜,适当放宽人才招聘条件,有计划地引进招聘一批特色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