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领导干部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核心素养及提升路


  商植桐 张超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必须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被推向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是自媒体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在具备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预判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依法防控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的核心素养的同时,还应通过构建预案预警机制、打造风险研判机制、形成应急保障机制、构筑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民众参与机制来提升自身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
  关键词:领导干部;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1-0136-05
  基金項目:2020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德治思想引领的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研究"(TJDJ20-001)。
  作者简介:商植桐,河北工业大学廉育研究所副所长,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张超,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1]。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与水平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上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时代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应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淬炼出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探索出一条提升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道路。
  一、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且是自媒体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具体要求,关系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更是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明确答案,关系领导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1.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着眼于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步骤和光明前景。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素质能力,使其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2]。要坚决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2.提高危机治理能力是自媒体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具体要求
  自媒体时代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得危机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是不当言论的传播。有部分自媒体蹭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热度,肆意捏造与事实不符的信息,鉴于公众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参差不齐,也加快了不当言论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是官方声音的淹没。在"全民记者"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且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对领导干部危机治理能力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3.提高危机治理能力是领导干部本领高强的基本要求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部署落实的关键力量,而能力不足危险也是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等"八种本领",其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内容,而提升危机治理能力又是增强党员干部驾驭风险本领的核心[3]。领导干部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经常会遇到具有不确定性或非常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具有突发性,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往往会演变成危机事件。如今国际社会风云突变,这就意味着非常规问题出现的频率将大大提高,危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应对不力,对其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危险管控和危机治理能力必然成为领导干部"本领高强"的基本要求。
  二、领导干部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核心素养
  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因为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出现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这也对领导干部的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应通过培养自身预判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依法防控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来使自身具备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素养。
  1.提高战略思维的预判决策能力
  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4]战略思维从领导干部角度看,更多是一种责任,领导干部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才能够在遇到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及时调整战略部署。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要重点突出其预见性,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布局结合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领导干部以战略性思维迅速作出一系列防疫决策,才避免了疫情再一次大规模扩散,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2.内化辩证思维的统筹协调能力
  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5]辩证思维模式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影响不言而喻,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苦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疫情防控期间兴起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云办公等线上潮流,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机遇,审时度势大力支持这类新兴行业的发展。辩证思维同时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重点论"。在疫情发生之初,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这也表明,领导干部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根本方向才不会偏离。
  3.坚守底线思维的应急处理能力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只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6]。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7]领导干部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也要明白立足底线不是目的,追求高线才是目标。危机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震撼性的特征,来势凶猛。鉴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危害性,领导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理手段,及时控制危机事态发展。领导干部要时刻清醒认知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在错综复杂的态势中掌握主动性,在最坏的结果中寻求最好的办法,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损失。
  4.提高法治思维的依法防控能力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8]。法治思维不同于人治思维,领导干部要实现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的转换就必须增强内心对法治的认同感。领导干部只有将法律意识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当中,才会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时避免人治思维下主观臆断情况的发生。
  5.强化历史思维的群众工作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学习借鉴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善于用历史经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毛泽东同志曾强调:"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9]领导干部善用歷史思维可以以史明鉴,从历史规律中探寻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办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疫情发生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调集各方医疗团队、设卡防疫、爱心捐款等方式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减轻了疫情带来的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三、领导干部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领导干部对于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管控及时与否直接关系整个事件的走向,为此领导干部应在明确自身处置风险能力核心素养的同时,努力从构建预案预警机制、打造风险研判机制、形成应急保障机制、构筑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民众参与机制五个方面来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真正达到预防有效、防控有力、保障完善的效果。
  1.确立前瞻意识,构建预案预警机制
  突发性公共危机的不可控性决定了我们在应对此类事件前要制定好总体应急预案,一旦危机来临立马便可拿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一要提升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力。应急预案的制定通常包括编制、评估、演练、宣传、培训以及备案等环节,为此领导干部在制定应急预案前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可能突发的情况,以便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能结合实际情况从容应对。二要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操能力。应急预案制定后,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在实际演练过程中,领导干部要着重考察预案的实效性,切忌流于形式。三要加大应急预案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者、受众者以及一切密切相关的责任方之间的联合预演,以达到实施者精准施策,受众者准确响应,相关责任方高度配合的积极效果。
  2.优化信息整合,打造风险研判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领导干部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源中准确掌握有效信息就需要其提高自身在面对风险时的综合分析能力。一要提升现场判断能力。领导干部在应急现场务必保持头脑冷静,要准确定位突发事情的性质及未来走向,根据事情发展的态势果断作出决策。二要提升现场协调能力。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置中,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和解决好主要矛盾,争取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三要提升现场动员能力。领导干部在应急现场要对应急队伍、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应急资源有一个总的把握,发挥好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作用。
  3.强化风险意识,形成应急保障机制
  当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一套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可以使得领导干部在应对时不会无所适从。一要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建立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提前进行理论知识、实操方法的学习,这样即使出现突发事件,也可以快速启动指挥系统,集结处置力量,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二要建立应急责任机制。突发性公共危机除了考验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考察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他们作为危机事件的决策者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三要建立善后保障机制。做好危机善后工作在应急保障机制中也尤为重要,如果善后工作处理不好不仅会产生新一轮的危机,而且也会对领导干部造成舆论上的压力。
  4.强化法律意识,构筑法律保障机制
  领导干部在突发性公共危机治理当中运用法律手段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因此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一要树立制度自信。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制度优势,协调各方力量战胜困难。二要强化规矩意识。领导干部守规矩讲纪律是提高工作效率、维护组织秩序的重要保障。而强化规矩意识也为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提供了潜在动力。三要坚持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要明确自身的应急权力、职责范围、应急预案启动标准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应急管理措施,坚持依法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5.加快信息发布,建立民众参与机制
  领导干部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领导者,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切身利益相关者,当危机发生以后,民众参与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二要完善协商沟通机制。提升公众对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参与度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保障知情权的层面,而是要使广大群众能够在危机事件中充分表达自身的诉求。三要构建群众监督机制。鼓励人民群众对突发性危机事件信息传播不及时、应急管控不作為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举报,对于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及时进行曝光。通过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使应急决策方案真正落地。
  领导干部提升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能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要求。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才能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中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社会主义论坛,2020(1).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4]张洋.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1).
  [5]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奋斗,2019(1).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34.
  [7]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8]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报,2020-02-06(1).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网站目录投稿: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