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不得不延期开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地纷纷响应。但是就目前来看,各地举措都偏重于学生学习,对教师专业学习关注不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教师更要保持静气与定力,在专业学习上花时间、用功力。 在"停课"时期,教师的"学"可以围绕专题教育、家校沟通、学期备课、教学研究和能力提升这五方面进行。 第一,为了指导好学生而"学"。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停课不停学"的"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包括所有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他建议:要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教师是学生"学"的指导者。首先,教师要学习上述专题教育内容,做好学生学习指导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专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制订好指导计划,精选学生学习内容,增强针对性。最后,教师要落实对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不要让学生的专题学习走形式、走过场,更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第二,为了共育好学生而"学"。中学和小学的《教师专业标准》规定:"沟通与合作能力包括家校共育,即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小)学生发展。"但是,对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沟通与合作能力还是一个弱项。 为提升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学会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尤其是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三要合法合理回应家长的关切,用专业性取代随意性,用同理心取代训导式,帮助家长缓解焦虑。 第三,为了准备好课程而"学"。与正常的学期相比,教师在春季学期初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论是集体备课、独立备课,还是教学设计、研讨交流,都主要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 在准备新学期课程时,教师一要调整学期计划,规划一学期课程的整体安排和教学进度,统筹设计学生网上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二要进行单元备课,立足全局设计课程的单元教学,逐步改变"一课一备"的习惯,合理调整面对面的教学时间。三要参加本学科的网络协同备课,通过网上说课、研讨、交流,与同事探讨、研磨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方案以及学法指导、作业拟定、测试命题,等等。 第四,为了研究好教学而"学"。教学研究既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进步的基本路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都是教研两手抓。教而不研、教而少研的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一要反思教学与指导行为。教师既可以对以往的教学工作进行自主性反思、合作性反思,撰写反思所得(小结、案例、论文),开展教学研究,也可以对"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学习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等跟进反思。二要探究教学改进和优化策略。持续对教学行为进行问题发现、分析,研判成因,寻找对策。"停课不停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相关工具(如网络研修社区)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同行和专家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行动研究能力。三要坚持主动撰写研修心得,在教学、阅读和培训中,养成动笔"写出来"的习惯。 第五,为了提升好能力而"学"。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教师的关键能力之一。同时,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这一关键能力。 为提升这两项关键能力,教师一要深入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新工具、新技术、新方式、新方法。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必要普遍要求教师重新录播课程,但教师对"四新"的学习不应止步。二要学会独立设计作业。练习册和教师教学用书以及相关网络资源只是辅助,教师应该训练独立设计作业的基本功。三要储备考试命题的知识,具备命题能力。 当然,在"停课"期间,教师也不宜全方位开展上述五个方面的教师"不停学"。教师应该针对自身特点和需要,有所选择。否则,会加重教师的负担,甚至增加心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