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贫困人口现状及扶贫到户措施调查报告范文_贫困人口现状及扶贫到户措施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完善、细化扶贫到户政策措施,按照省扶贫办《关于开展扶贫到户措施专题研究的通知》(鄂政扶电〔20**〕4号)要求,我们组织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对xx年、xx年已实施整村推进的道士冲村、巴山寨村、徐冲村、四勿村和梳店村5个村的贫困人口数量、收入来源、文化结构、从业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调查工作以重点村为单位,采取走访干部群众、对贫困户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贫困人口的现状 (一) 总体概况 黄陂是革命老区,也是XX市最大的插花贫困地区,全区老区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全市扶贫总面积的39%,辖蔡店、姚集、木兰、长岭、李集、王家河、蔡榨等7个街乡镇,271个行政村,12.7万户,42.1万人。20xx年底,老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354元,较上年增长了19.3%。通过对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显示:目前,老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6811户,17028人,占老区总人口的4.8%,其中已享受低保、五保8377户,15797人。 (二)被调查村贫困人口现状 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使这5个重点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xx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相比xx年增幅达到 19%,高于老区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调查统计显示, 5个重点村共有2075户8850人,劳动力5356人。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19户 455人,占总人口的5.1%,贫困劳动力12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7.3%,其中男性70人,女性54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1134元,有稳定增收来源的占39%,其大部分靠传统耕作,维持生活,传统务农收入人均759元,占贫困户人均家庭年收入的66.9%。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一些贫困户选择从事第二、第三产业,5个村贫困劳动力在乡内从事二、三产业的27人,占贫困劳动力的21.8%,乡外从事二、三产业的11人,占贫困劳动力的8.9%,务工收入375元,占到贫困户家庭总收入的33.1%。 二、 致贫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的数据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有以下几方面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生产方式落后、文化素质低致贫。根据调查显示,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文盲或半文盲占总人数12.1%,小学占27.4%,初中占50.8%。文化素质低,又缺少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贫困人口只能依托传统种植业为主,加之他们缺乏足够的种养技能,传统农业收入很少,即便是外出务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的体力劳动,大大降低了劳动力价值由于信息不畅,思想观念落后,贫困人口脱贫意识普遍较差,甚至有些特困人口长期处于救济行列,造成"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因病、因残致贫。在5个村的贫困户中,因病、因残的人数比重较大,共有残疾、患大病贫困人口71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7%。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对贫困户而言,如果家中有重病人、残疾人、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增收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5个被调查贫困村现有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5%,这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长期救助。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黄陂作为插花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为了有效解决贫困、消除贫困,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各类扶贫资金项目等资源直接惠及贫困户,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扶贫到户政策措施。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拓宽增收渠道,产业扶持到户。按照生产发展、产业先行的总体思路,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多业并举,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一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等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建议每年省、市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30%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应确保6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根据发展特色产业的资金需求,针对贫困户家庭生产规模小的特点,应降低扶持门槛,建议以亩为扶持单位。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种类、资金需求,由所在村统计,扶贫部门申报立项,获批后,项目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进展,分阶段发放给贫困户。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使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与企业联姻,依托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信心和市场优势,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二)提高人口素质,技能培训到户。以"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载体,在对贫困户给予物质扶持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贫困户的文化、劳动技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因人而异,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来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和本领。一是要对有条件输出劳动力的贫困户,免费进行技能培训,积极推荐就业,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对具备条件发展种、养、加产业的贫困户,要进村举办实用技术免费培训班,扶持其发展项目。三是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输送其子女就读免费技工职业学校,保障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从智力上真正脱贫,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通过多种途径用现代科技知识培养人才,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三)发挥部门优势,行业扶持到户。当前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的新局面。各职能部门应立足行业特点,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一是肩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职能部门,在安排当年的建设项目时,必须优先考虑安排到贫困村、老区村,凡是贫困村农户能够受益的,要优先安排,并免除贫困户自筹配套资金,使他们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二是对于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除学费以外,还应该对其生活给予补贴,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实行新农合的基础上,建议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对贫困户不仅要提高报销的比例,还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尽量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成果。三是对于因病、因残的持久性贫困户,民政部门要适当放宽标准,将其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自身应缴部分,卫生、劳动部门应该实行减免或由财政给予补贴。 (四)加大帮扶力度,结对帮扶到户。一是充分发挥全市开展的"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的辐射效应,利用XX区、XX区2个中心城区和其所在的14个街道、15个国有企业和20个民营企业对口扶持7个老区乡镇这一有效平台,选择实施一批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发展项目,着力增强老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二是把区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纳入扶贫责任制考评内容,按照"定帮扶责任,定帮扶进度,定帮扶目标"的三定原则,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做到帮扶内容不打折,帮扶时间不断档,帮扶力度不减弱。积极帮助老区贫困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帮助贫困户选准发展项目,开辟致富门路,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