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在创业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很多时候是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去创业,搞清楚以后就不去创业了,所以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马云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没有知识,没有文凭,所以没有办法去创业,没有办法和别人竞争,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很多没有太多文化知识的人,都成为很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65%以上的浙江富豪都是中小学毕业。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比别人高,他们受到的教育也并不比别人多。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开始自主创业,李嘉诚14岁就辍学打工,宗庆后初中毕业到农场挖盐……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这些人读书并不多,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早就进入社会去锻炼,数十年的历练使他们增长了见识,磨砺了意志。 文化知识当然很重要,很多企业家在事业有成后,重返校园进修,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思考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近年来很多明星和企业家进入长江商学院学习,这就证明了知识的重要。但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知识,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的人来说,想要创业,社会就是最好的学校,社会中有你想要的一切。 很多人说做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你的先天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似乎就比别人越容易获得成功,但是起跑线其实并不能真正决定你的终点。一个人只要肯努力、肯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一样可以吸收很多营养,一样可以为自己的成功铺设道路。高尔基曾经写过一本书《我的大学》,那里面所说的大学就是社会,他的所有认知、所有知识、所有经验、所有领悟,其实都来自社会生活。 阿里巴巴在招人的时候,往往不是冲着名牌学府,MBA,也不是冲着留学博士去的,因为马云在阿里巴巴刚有起色的时候曾经遭遇过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当时他花费重金请来一个MBA担任营销副总裁,结果一次这位副总裁提交了一份下一年度的营销预算,马云看了一眼之后,吓了一跳,这份预算竟然达到了1000万美元,而当时阿里巴巴只能拿出500万美元。副总裁不以为意,对马云说:"我做的计划从来不低于1000万美元。"这时候,马云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犯了一些错误。一个人能够成为MBA证明了这个人的确很优秀,他可能缺乏现实生活的锻炼,对现实社会也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只会大谈一些脱离实际情况的策略和计划,这显然不能真正带动企业的发展。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成就了几千个百万富翁,而这些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比别人读了更多的书,而是在社会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事情,他们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而那些读书多的人,却未必能够因地制宜,他们的很多想法都是和现实社会相脱节的,那些书本理论实际上也不适用于现实生活,遑论给阿里巴巴带来实际效益了。 马云曾经发表《青年创业当自强》的演说:"初中生也很好,初中生关键是在社会创业大学学的东西比别人多,但是学习一定要总结。"马云向来看重一个人的社会阅历,一个人的书读得多或者少并不那样重要,重要的是懂得主动进入社会锻炼自己,去学习更多更切合实际的东西,只有在社会中经历得越多,一个人的想法才会越成熟,经验才会越丰富,眼界也会越加开阔。事实上,直到今天,马云也不认为自己的文凭对事业产生了多少影响,相反,长久以来的社会实践帮助他建立了大局观。 现如今很多学管理学金融的人都想着去创业,一些想要创业的人,也想方设法去学校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多数人都不能成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成为MBA,可是却很少有人在创业时获得成功,因为这些人过于专注书本上的知识了,而忽略了社会实践的价值。有个企业家说:"学校教育让我成为了大学生,而社会教育让我成为了经济学家。"社会能够教给我们一切东西,包括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把握机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提高承受能力,如何去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要进入社会,而进入社会就要懂得努力学习和提高,要充分吸收社会中的养料,要记住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要懂得一切从实际出发,懂得掌握生存的技巧,社会经历往往能够给你留下一笔最大的财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出了名的严父,小洛克菲勒从布朗大学毕业后想要深造,但是洛克菲勒建议他尽早进入社会去上班,后来他直接让儿子进入了自己的公司,但是却要儿子从底层开始干起。他告诉儿子说:"也许有一天你会失去所有的财富,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失去在社会中学习的机会。"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洛克菲勒家族才能够长时间保持竞争优势。 对于年轻人来说,想要创业,那么无论自己是不是高端教育下的人才,都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洗礼,必须在社会中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有些人会说,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创业,而且最终获得了成功,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很可能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外出实习或打工,也不知道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多少困难,学到了多少宝贵经验,才熬到最后。其实无论哪个成功者,都离不开社会的教导,闭门造车是没有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而在社会中不懂得总结和学习的人照样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