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和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摘要: 通过对称组坯和真空热轧技术,成功制备了不锈钢复合板,其界面过渡层主要包括脱碳层、界面和渗碳层,这主要是由于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合金元素相互扩散所造成的。通过弯曲测试发现界面结合较为优良,无脱层裂纹存在。通过弯管和焊接工艺,获得焊接接头优良的不锈钢复合管,其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无宏观和微观缺陷存在,不锈钢层热影响区晶粒较为粗大,随着离焊缝距离的减小,碳钢层组织由不完全重结晶区转变为完全重结晶区,又过渡至粗晶区,而不锈钢焊缝随着离熔合区距离的增加,由少量的平面晶转变为胞状晶,最后转变为树枝晶。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管;界面组织;脱层裂纹;焊缝组织
  中图分类号: TG406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welded joint microstructureof stainless steel clad plate
  Liu Baoxi1,2, Yin Fuxing1,2,Ding Zongkai3
  (1.Research Institute for Energy Equipment Materials,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2, China;
  2.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Laminating Fabrication and Interfacial Controlling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2, China; 3.Huaneng Nuclear Power Co., Ltd., Ningde 352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stainless steel clad plate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laying-up symmetric and vacuum hot rolling.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contains decarburized layer, interface and carburized layer,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diffusion of alloy element at the interface under the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bending test reveals a prefect interface presented in the clad plate, without obvious delamination crack. The stainless steel clad pipe with excellent welded joint can be obtained by elbow and welding. There are no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defects in the weld zone, fusion zone and heat affected zone. The heat affect zone of stainless steel layer is comprised of coarse grain, whereas the heat affect zone of carbon steel layer contains coarse grain area, completely recrystallized zone and partial recrystallized zon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between weld zone and fusion zone, the small plane grain changes into a cellular crystal grain, and finally into a dendrite in the stainless steel weld zone.
  Key words: stainless steel clad pipe;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delamination crack; weld microstructure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核电设备、石油化工和海水淡化领域都亟需含Cr,Ni等合金元素的不锈钢制品。然而为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保证服役性能,国内外经常利用不锈钢复合板来代替昂贵的不锈钢材料。不锈钢复合板是通过特定方式将不锈钢和碳钢结合在一起,可充分发挥不锈钢的耐蚀、耐磨、耐高温、抗磁等特点和碳钢良好的焊接性、成型性、拉延性和导热性的优点。目前不锈钢复合板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于爆炸焊接方法和真空热轧法,其中真空热轧法是在温度和压力的同时作用下,令不锈钢板与碳钢板之间的界面在接近真空的状态下发生微观的塑性流变后相互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完全的冶金结合。与爆炸焊接方法相比,具有无噪声、生产效率高、过程可控、对环境影响小、可大面积规模化生产复合薄板等优势,已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制备工艺[1-4]。
  现有不锈钢复合管制备技术中,多采用爆燃加衬制备技术,即利用爆炸焊接、热膨胀焊接、热扩散焊接或热变形法,将不锈钢管和碳钢管之间以机械结合或半冶金结合方式形成的弱界面状态,这在后续的矫直、装配、切割、加工成型、焊接和服役过程中极易发生脱层裂纹,极大的影响了结构承载能力和耐腐蚀性能。同時在管与管的连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覆层和基层界面进行封焊,这样又增加了封焊、过渡焊、覆盖焊等多项焊接工序[5-7]。然而利用真空热轧后的不锈钢复合板,呈现冶金和扩散结合方式的强界面状态,可以承受多种应力状态和加工方式而不发生脱层破坏,有效的提高了不锈钢复合管的成品率[8]。文中利用真空热轧制备的不锈钢复合板,通过弯曲、焊接成型工艺获得不锈钢复合管,分析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结合状态对弯曲变形的影响,并研究不锈钢复合管接头组织形成机理。
  1 试验过程
  1.1 材料制备
  主要包括不锈钢复合板的真空热轧制备和不锈钢复合管的焊接成型两部分。首先采用对称方式对304不锈钢和Q235碳钢进行组坯,四周焊接并进行抽真空至0.01 Pa后进行密封。将已抽完真空的坯料加热至1 100 ℃后保温2 h,然后进行热轧试验。轧制速度为1 m/s,总压下率约为90%,轧制道次为8道次,后进行矫直,获得覆层厚度为1 mm,总厚度为6 mm的304不锈钢复合板。然后对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卷制、弯管、焊接、矫直过程,如图1所示。获得不锈钢复合管,对不锈钢复合管进行着色探伤,未发现有焊接缺陷存在。其中覆层和基层都采用A302不锈钢焊条进行焊接。焊前将A302焊条烘干,烘干温度为200 ℃,选用的焊接参数为焊条直径4 mm、焊接电流140 A、电弧电压20 V、焊接速度25 cm/min。
  x
  1.2 分析测试
  利用等离子切割不锈钢复合管,以获取焊缝部位,显微组织观察利用蔡司金相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 JSM-7100F,弯曲试验采用日本岛津生产的精密电子万能试验机(AGS-50kNX),对不锈钢复合板分别进行内弯和外弯180°,以研究不锈钢复合板在弯管过程中界面的完好性。
  2 试验结果
  2.1 不锈钢复合板组织
  真空热轧后的不锈钢复合板组织界面特征如图2所示。图2a所示为宏观照片,可以看到界面比较平直,界面处有明显的过渡区存在,碳钢区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其中珠光体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分布(图2b),界面处由于碳元素和铬元素的相互扩散,生成了脱碳层和渗碳层两个过渡区,如图2c所示。界面处仍有少量微观孔洞存在,这是由于高温扩散不完全所致。不锈钢层有大量的轧制亮带存在,谢广明等人[9]发现:通过热处理可降低轧制亮带的密度。此外,渗碳区由大量清晰的等轴晶粒存在,微观照片如图2d所示,晶界处存在大量不连续的纳米Cr23C6颗粒存在,并发现周围存在微观孔洞,这是由于碳化物与基体组织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的差别所致。
  2.2 不锈钢复合板弯曲行为
  不锈钢复合板易于在弯管过程中以发生脱层断裂,因此需要研究不锈钢复合板在弯曲过程中界面的完好性,图3为不锈钢复合板承受180°内弯和外弯测试后的照片。其位移-载荷曲线如图3b所示。无论是不锈钢受压,还是碳钢受压,界面处都未发生脱层现象(图3a,3c,3d),因此,利用真空热轧法制备的不锈钢复合板获得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可满足后续的矫直、装配、切割、加工成型、焊接和服役要求。
  2.2 不锈钢复合管焊头组织
  图4为不锈钢复合管的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照片。从宏观数码照片观察到焊缝组织优良,无宏观焊接缺陷存在。分别对各部位进行放大观察发现,共有6种不同显微组织。其中焊缝组织主要由柱状晶存在,如图4d所示,碳钢基层的热影响区主要包括魏氏体组织,如图4f所示。对图4各部位分别放大观察,如图5所示。
  图5a所示的为远离焊缝的热影响区部位,可以观察到碳钢层存在少量的不完全重结晶区,组织特征为铁素体相大小不一,然而珠光体较为细小。该位置峰值温度介于750~900 ℃,有部分碳钢经历两次相变重结晶,因而生成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而另一部分始终保持初始状态。同时发现,不锈钢层热影响区只出现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如图5b所示,这是因为不锈钢组织在结晶前后都为奥氏体相,形态保持规则的正六角形。图5c为离焊缝较近的碳钢层热影响区,发现珠光体和铁素体的形貌呈梯度变化,随着离焊缝距离的减小,碳钢组织由不完全重结晶区过渡为完全重结晶区。重结晶区的峰值温度在900~1 100 ℃之间,由大量的细小且均匀的铁素体和奥氏体晶粒所组成,此时碳钢加热过程中完全经历了转变为奥氏体的相变反应,同时在冷却时又经历了奥氏体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的重结晶过程,两次重结晶的作用令该区晶粒得到显著的细化并均匀化。随着离焊缝组织距离的进一步减小,碳钢热影响区则逐渐转变为粗晶区,峰值温度大于处于1 100~1 490℃之间,这是由于低碳钢处于过热状态,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都熔入奥氏体内部,造成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冷却后会生成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甚至会出现魏氏体组织,如图5d所示。
  焊条类型为不锈钢A302,因此其焊缝组织全部为奥氏体组织。在焊缝与热影响区之间有明显的熔合线,如图5e所示,呈平面结晶状态出现。这是由于固液两相界面前方温度梯度过大,无法存在成分过冷区,一旦出现向前生长的晶芽,定会被周围较热的液态金属所熔化,因此只能以平面形式的结晶方式向前生长。焊缝前沿主要由胞状晶粒组成,这是因为尽管固液界面前方的温度梯度较大,然而液相温度和结晶温度之间必有一定面积的相交区,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成分过冷区。这时平面结晶过程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固液前沿会生成许多平行的束状芽胞,并向界面前方生长,则成为相互平行的胞状亚晶,则横截面为典型的六边形。随着离熔合线距离的增加,不锈钢焊缝则主要由树枝晶所组成,这时因为固液前方的温度梯度变得较小,液相温度与结晶温度相交的距离也较大,造成大范围的成分过冷区间,这样在固液界面前沿会产生大量的芽胞,并较大速度的向前推进,除了产生一个细长的主枝之外,还会向周围生成很多二次或三次横枝,这些晶枝不断长大,直至接触为止,形成了较为典型的树枝晶。图5f为两道焊缝接触的地方,也呈现出明显的熔合线,同时焊缝组织都出现平面晶、胞状晶和树枝晶形貌[10]。
  3 讨论
  3.1 不锈钢复合板界面过渡区和界面反应物
  不锈钢在热轧过程过程,在温度和压力的同时作用下,令不锈钢板与碳钢板之间的界面通过元素扩散达到完全的冶金结合。在此过程中,不锈钢覆层中的Cr, Ni等合金元素扩散至碳鋼基层,而碳钢中的C元素会扩散至不锈钢覆层。因此界面处形成了明显的过渡层,其中碳钢基层中由于C元素的减小,造成脱碳层的产生,该部位珠光体全部消耗殆尽,只剩有铁素体晶粒。而不锈钢一侧由于C元素的扩散而产生渗碳层,该处晶粒腐蚀的特别明显,这是由于晶界处产生大量的Cr23C6,造成严重的晶界腐蚀。该区域有可能造成沿晶断裂,会对不锈钢复合板的抗微观损伤能力有所影响。而界面处有可能因为Mn, Si元素的择优氧化,生成SiMnO三元化合物[11]。
  3.2 不銹钢复合管焊接接头组织
  不锈钢复合管经过着色探伤研究发现,焊接接头较为优良,无宏观裂纹存在,通过对不锈钢复合管焊接接头组织的分析和研究,焊缝组织、熔合区和热影响区无微观缺陷存在,能满足不锈钢复合管的服役需求。
  4 结论
  (1)通过真空热轧成功制备了不锈钢复合板,其界面过渡区主要包括脱碳层、界面和渗碳层,通过弯曲试验发现不锈钢复合板无脱层现象,界面结合较为优良。
  (2)通过弯管、焊接等工艺,成功获得不锈钢复合管,焊缝组织无宏观和微观缺陷存在。
  (3)不锈钢层热影响区主要由粗晶奥氏体组成,而碳钢层热影响区包含粗晶魏氏体区、完全重结晶区和不完全重结晶区,焊缝组织包括平面晶、胞状晶和树枝晶。
  参考文献
  [1] 祖国雍,姚广春.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3:1-318.
  [2] 李 龙,张心金,刘会云,等. 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技术及工业应用[J]. 轧钢, 2013,30(3): 43-47.
  [3] 谢广明,骆宗安,王国栋. 轧制工艺对真空轧制复合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11,23(11): 27-30.
  [4] Yin F X,Li L,Tanaka Y,et al. Hot rolling bonded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eels and varied tensile deformation behavior[J].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8(7): 783-787.
  [5] 陈 忱.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2,1-92.
  [6] Taendl J,Nambu S,Inoue J,et al. Friction stir welding of multilayered ste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2012,17(3): 244-253.
  [7] 董桂萍,王少刚,季小辉. 不锈钢复合板制备技术及其焊接性探讨[J]. 焊接,2008(6): 10-14.
  [8] 赵瑞辉,陆 沨. 不锈钢复合板制小直径压力容器焊接工艺[J]. 现代焊接,2015(1): 24-25.
  [9] Pommier H,Busso E P,Morgeneyer T F,et al. Intergranular damage during stress relaxation in AISI 316L-type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Effect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J]. Acta Materialia, 2016(103): 893-908.
  [10] 刘会杰. 焊接冶金与焊接性[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1] Xie G M,Luo Z A,Wang G L,et al.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properties of stainless steel/HSLA steel clad plate by vacuum rolling cladding[J]. Materials Transactions,2011(52): 1709-1712.
网站目录投稿: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