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探讨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灌输式"教学、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刻意说教、忽视引导学生感悟等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阅读;兴趣;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得到诸多教学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着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这一中心论点,先浅析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概念和内涵,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性、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作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另外学生在批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把握写作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示范引领,培养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认知能力有限,对批注式阅读比较陌生,教师应当加以示范引领,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批注式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兴趣出发,采取适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可以先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批注,比如选取《桂林山书》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将文中的优美词汇划出来,将第二、三段的排比句子标识出来,对课文采用的对比手法写几句自己的见解等等,让学生进行观看。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说一说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谈一谈是如何进行批注的,然后让学生打开语文课本,尝试对这篇课文进行批注,在此期间,教师要走进学生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初步尝试阶段,教师不要一味地用苛刻的标准去评判,要充分发现学生批注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的批注阅读热情。
  2、开展具体指导,掌握批注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不能过于急切地希望学生尽早独立快速批注,欲速则不达,批注式阅读教学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将批注式阅读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开展具体的批注教学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批注方法[2]。
  例如,教师可以先与班级学生一起商讨确定用什么样的批注符号,教师可以将常用的批注符号先介绍给大家,如"------?"用于标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用于标注重要字词,"○"用于标注生字生词,"~~~~~~"用于标注描写生动细腻的句子等等。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批注学习。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将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对文章优美词汇句子的认知、自己的观点见解等批注出来,有的学生将"凡是"、"统统"、"任意"等词圈出来,批注说:这几个词更能体现出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和为所欲为。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注阅读情况进行查看,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3、拓宽阅读范围,养成良好习惯。语文课本中的阅读作品有限,课堂阅读教学时间也较短暂,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批注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采取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途径,逐渐增强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设一个图书角,让每位同学分享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将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批注写进卡片放在书中,这样班级中的学生就可以阅读到更多的优秀书籍,同时还能看到其他同学在阅读中的感想和收获。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自己阅读的书籍和情节,说一说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课后拓展写批注,为课堂追加精彩之笔。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就课文内容等做简单的批注评价,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这样,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正确的真善美观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达到语文教学中对两项显性指标的要求[3]。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紧紧抓住他的手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三十年后他们会再相遇吗?如果相遇,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结尾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遐想的余地。此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让思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写下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道:"三十年后,老人已经一百岁了,他依然神采奕奕,每天打扫天游峰的山路。他上山九百多级,下上九百多级,一点都不累,还时常和登山的游人聊天呢!他成了天游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的同学写道:"老人成了当地有名的老寿星,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照样请我用雪花泉的水沏茶,茶很浓很香。我们边喝边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同学忧伤的说:"三十年后,当我带着自己的孙子来到武夷山时,老人去世了……"学生神思飞扬,真可謂是"百花齐放"。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把握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尝试开展批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沈雪珍.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19):15-17.
  [2] 柯清霞. 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法的教学[J]. 考试与评价, 2015(6).
  [3] 张桂香. 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J]. 都市家教月刊, 2014(3):289-289.
网站目录投稿:静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