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红楼两面皆有隐


  表里两面解红楼
  红学研究
  一、红楼两面皆有隐——一手二牍,一声两歌
  有史以来,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没有像《红楼梦》那样,在读者群中引起如此多的争议,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红楼梦》,互相之间见仁见智,争论不休,迄今也没有得出一个足以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结论。
  红学流派可谓多矣,但归结起来不过两大派别,即考证派与索隐派,即所谓的新红学和旧红学。所谓索隐派主要是从《红楼梦》的背面着眼,从作品的字面后边看出什么"顺治董小宛"故事、"明珠家事"故事、"张侯家事"故事、"康熙朝政治"故事,等等。所谓考证派主要是从《红楼梦》的正面着眼,通过对江宁织造家族故事的考证,论证《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的"自叙传",是一部描写贵族家庭"坐吃山空"的自然主义作品。不论后来红坛中出现多少流派,但大体都不脱这两大阵营的范畴。
  红学两大流派在研究中,都引经据典,振振有辞,以证明自己的正确;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大流派又都有致命伤,都有对《红楼梦》作品解释不通之处,都有各自的"死结"存在。这些在两大流派之间互相攻讦的文章中有不胜枚举的表述,毋庸赘述。平心而论,红学两大流派中的干将,都不是平庸的学者,如蔡元培、胡适之流,学贯中西,才高八斗,做学问似乎不应留下致命的硬伤。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有一位红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就是不论《红楼梦》专家还是普通读者,接触《红楼梦》长了,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索隐的领地,开始着魔般地猜测书中之迷。笔者也没有逃脱这一魔幻般的规律。开始,笔者从考证方法入手,考证出《红楼梦》的初作者是康熙朝的大文豪洪升,断定《红楼梦》中描写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洪升身边的故事,《红楼梦》中的众多姐妹,就是以洪升那些命运悲惨的姐妹为原型描写的,书中四大家族"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就是对洪家在改朝换代后"子孙流散,家族覆灭"下场的真实写照。洪家的故事,确实比曹家的故事与《红楼梦》更吻合,更贴切,更有说服力,也更能看出作者创作此书的原始冲动。
  但进一步研究下去,好多用曹雪芹不能解释的问题,用洪升也同样解释不清!比如,作者为什么描写了"甄贾"两个宝玉?那块"通灵宝玉"究竟有什么寓意?黛玉、湘云的诗为什么有成人化、男性化的倾向?"钗黛合一"究竟有没有道理?薛宝钗的"热毒症"和"冷香丸"暗示什么?秦可卿为什么既"兼美"又"淫荡"、"败家"?等等。这些恐怕不是靠钻故纸堆去考证能够解决的问题。于是,笔者也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索隐之路,推测作者洪升进行过南明时期"真假太子"、"真假元妃"、"钱柳姻缘"、"陈杨前盟"等史实的收集和整理,并隐写入《红楼梦》书中。
  以上这些考证与索隐工作,虽然基本上解决了《红楼梦》作品中的一系列谜语,使绝大多数红学悬案有了较为可信的谜底。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按照小说的可读性要求,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并非有机统一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写出如此严密而又引人入胜的百万字故事呢?笔者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否自身也存在着蔡元培和胡适之间的矛盾呢?不用别人来提醒,笔者自己也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必须自圆其说!
  经过上百个昼夜的冥思苦想,把浩如烟海的史料同《红楼梦》原作认真比对,忽然在红学的一个最古老的命题中找到了灵感:原来《红楼梦》确实是个两面皆可照人的"风月宝鉴",书的表里各自阐述着一个故事!这可不是笔者的什么重要发现或发明,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脂砚斋批语中就曾明确指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戚蓼生序言中就说"《红楼梦》一手二牍,一声两歌"。对这个重要命题,几乎所有红学家都耳熟能详,但迄今为止,没有谁去认真研究《红楼梦》究竟如何一支笔写两个故事,一张口唱两首歌?而是各执一端,互相争讼。如果把考证派的观点作为《红楼梦》"表"故事,把索引派的观点作为《红楼梦》的"隐"故事,问题就基本圆满解决了。
  不过,《红楼梦》的"表"故事,可不是什么胡适考证的曹雪芹家族的故事,而是洪升家族的故事;《红楼梦》的"隐"故事,也不是什么蔡元培索隐的"康熙朝政治",而是南明小朝廷的故事。《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洪升,洪升创作《红楼梦》的动机,是要抒发"国破家亡"的内心之恨!《红楼梦》的"表"故事写的是"家亡",其"隐"故事则写的是"国破","国破家亡"正是明末清初江南封建正统知识分子心中共同的隐痛,不过在洪升身上体现得更强烈、更统一、更锥心刺骨而已!
  二、《红楼梦》的正面——洪升家族衰败史
  《红楼梦》作为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毫无疑问,作品正面描写了一个香艳哀婉、凄楚动人的悲剧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作者洪升亲自经历的家族覆亡的真实过程,是对洪家"家难"的忠实记录。这部洪家的家难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洪家"百年望族"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走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后"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历史。洪家从宋朝洪皓"父子公侯三宰相"到明朝洪钟"祖孙太保五尚书",确实是名倾江南的"世家巨族"。进入清朝,经历了改朝换代之后,就处于"外面架子未倒,内囊渐渐近上来了"的窘境。后来,由于家庭内部矛盾深重,有人乘机挑拨离间,洪升兄弟被迫逃离了家庭,造成家族"子孙流散"。继之,由于受"三藩之乱"牵连,洪升的家庭被官府查抄,父母被发配充军,"百年望族"从此彻底灭亡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六亲同运,与洪家世代"联络有亲"的黄、钱、翁等"四大家族",几乎在同一时期,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二是洪升自己由"花笺彩纸,肥马轻裘"的"富贵闲人"生活坠入极度贫困痛苦生活,"于国于家无望"的真实经历。洪升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极其优裕,受过良好教育。但由于受明末"遗民思想"的影响,无意追求功名,一心创作言情主题的传奇杂剧。因"家难"逃出家庭后,又没有谋生的本事,生活顿时陷入困顿,经常达到一家"八口命如丝"的地步,他的长女就是八岁时由于冻饿交加,不幸夭亡的。后来,由于洪升创作的《长生殿》传奇风行天下,各剧班酬谢较多,生活刚刚有所好转,但却因为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朝廷逮捕下狱,革去功名,不得不狼狈逃出京城,继续过颠沛流离、困窘不堪的生活。
  三是洪升"姐妹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洪升确实有一大帮聪明美丽的姐妹。他的妻子黄蕙就是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并且与他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有两个亲妹妹,都是"冰雪花生艳,云笺玉不如"的女子。他的一大帮表姐妹,如林以宁、钱氏姐妹、冯又令,柴静仪、李淑、张槎云、毛安芳等,都是清初著名的女诗人,各自出版过诗词专集。这些女子曾在她们共同的家乡杭州西溪,组织过著名的"蕉园诗社",互相酬唱,寄情山水,并且一起阅读评点《西厢记》、《牡丹亭》等传奇戏剧。杭州西溪的"芦雪庵、藕香榭、洪园、花坞等景点,就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后来,由于社会、家庭、婚姻等诸方面的原因,这些聪明美丽的女子大多命运悲惨,多数年轻夭亡,几乎全部没有逃脱红颜薄命的社会规律!
  《红楼梦》作品中,作者主要表达了三种情绪:一是悲痛于亲历亲闻的几个"异样女子"的不幸,要使"闺阁昭传",为她们作传。二是悲痛于自己家族"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要把当日"锦衣纨绔之时,饴甘餍美之日"如何坠入"茅檐蓬牍、瓦灶绳床"写出来,抒发胸中的感慨。三是悲痛于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的命运,把自己如何无能、不肖的事迹昭告天下,写出愧悔之情。《红楼梦》正面的故事,正是洪升本人、家庭、亲族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红楼梦》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正是洪升本人总结自己"半生潦倒"命运后应有的心情。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这一个",换了另外一个人,都绝对写不出《红楼梦》!
  三、《红楼梦》的反面——南明小朝廷覆灭史
  笔者原来以为,《红楼梦》在正式成书之前,曾经有一个阶段,类似《桃花扇》,是以南明小朝廷"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的故事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后来由于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转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创作成今天的《红楼梦》,因此在作品中留下了种种蛛丝马迹。现在看,这种推测是不对的,按照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也是说不通的。《红楼梦》的创作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增删,但前后创作的思路是一贯的,对于这一点无须怀疑。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红楼梦》作者的一支笔在同时写两个故事,也就是这部作品确实有正反两面。作者在以自己的经历精心编织正面故事的同时,也暗中描写了另一个故事,只有认真从作品的反面去读,才能读懂作品的全部内涵。如果说《红楼梦》正面故事是明写的,有丰富内容情节的,十分吸引人的故事;那么,它的反面故事则是暗写的,隐示的,并没有展开情节内容的故事。《红楼梦》正面明写的是"家仇",其反面则暗写的是"国难"。在明末清初,"家仇"和"国难"是密不可分、相伴发生的。但由于作者深切感受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所以,只能暗写"国难"。
  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解》与《食尽鸟投林》曲子,理解为作者对家族覆亡的感叹未尝不可,但似乎远远不够。这两首曲子,更大程度上是抒发一个封建正统知识分子在国家灭亡之后的心灵震颤!昨天的富贵人家,今天以沦落为乞丐强梁;昨天的穷贱之徒,今天一跃而蟒袍玉带;昨天的富室巨宅,今天挂满了蜘蛛网;昨天的衰颓破败宅院,今天则新糊绿纱卧鸳鸯。为官的、富贵的、有恩的、无情的、欠命的、欠泪的、看破的、痴迷的,统统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以前社会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新的统治者,却"反认他乡作故乡"。这不是改朝换代时期的"算总帐"又是什么?
  《红楼梦》中反复交代的时代是"末世",凤姐是"凡鸟偏从末世来",探春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也明确交代是"末世"。是家族的末世么?未免小题大做。请注意"护官符"的四句话:"白玉为堂金做马"是什么?"玉堂金马"历来指的是皇家;"阿房宫"住不下的金陵史又是什么?"阿房宫"显然是皇帝宫殿的代称;比"东海龙王"还富裕的王家是什么?人世间也只有皇家做得到;至于"珍珠如土金如铁",大概最富有的也非皇家莫属了。显然,《红楼梦》作者在这里暗写皇家,哪个皇家?金陵皇家!明清两代,金陵的皇家除了朱元璋那几十年外,在南京登极的,也只有南明的宏光政权。冷子兴演说中提到的金陵"老宅子""厅殿楼阁"仍旧"峥嵘轩峻",显然正是隐指南京明故宫,南京明故宫的"末世",就是南明小朝廷。
  《红楼梦》中有几个明确交代的日期十分有意思: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正是李自成进北京的日期;五月初三薛蟠生日,正是清兵进北京的日期;四月二十六黛玉葬花,正是清军在扬州屠城的日期;九月初三黛玉回南葬父,正是南明小朝廷建立"旌忠祠",祭奠死难忠臣义士的日期。如果说一两个日期是巧合的话,这么多日期的吻合,不能不看到作者背后的居心。
  《红楼梦》中好多难以理解的描写,如果从反面看,寓意也是十分清楚的。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甄贾"两个宝玉?为什么让"通灵宝玉"上镌刻与皇帝玉玺类似的文字?因为作者要用"甄贾"宝玉影射顺治二年发生的轰动全国的"真假太子案"。在"元迎探惜"四姐妹身上,实际上暗写了南明四个小朝廷。"二十年来辩是非",什么是非?,四个南明政权前后延续二十年的是非。"三春争及初春景",争什么景?就是"三春"加元春,四个政权争相建立,争当小朝廷皇帝,元春当然是影射福王建立的宏光政权。"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相逢"指清朝大军,有吴梅村的诗"前有猛虎后苍兕"为证。清军下江南,福王政权灰飞湮灭,其他三个小朝廷也相继土崩瓦解了,正可谓"大梦归"。迎春懦弱,"一载赴黄粱",暗示的是懦弱的潞王政权;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乘大船远嫁海隅,暗示的是郑成功父子扶持的"唐王"政权;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独卧青灯古佛旁",暗示的是最后的鲁王政权,在其他三个政权灭亡后,潜伏在小海岛上吃斋念佛了十多年。
  在大观园姐妹身上,明显可以看出南明时期"秦淮八艳"的影子。尤其是在宝玉、宝钗、黛玉之间"三角恋爱"关系上,明显可以看出南明时期柳如是、陈子龙、钱谦益之间"三角恋爱"的影子。"红楼梦"书名三个字,来源于陈子龙的诗"方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宝玉居住的"绛云轩",明显是袭用钱柳居住的"绛云楼"。"木石前盟"显然是影射陈子龙与柳如是在小红楼中的感情生活;"金玉良缘"自然是影射钱谦益与柳如是在"绛云楼"、"红豆山庄"中的婚姻生活。在史湘云这个人物相形上,很大程度上也借用了柳如是的手帕姐妹、著名才妓黄皆令的形象,黄皆令自幼父母双忘,所嫁的"才貌仙郎"又早死,自己领着两个孩子靠卖文为生,困顿不堪。
  尤堪注意的是,作者在《红楼梦》一开篇,便描写"一干冤孽"要去投胎"造历幻缘"的过程。"冤孽"而且是"一干",联想到"秦淮八艳"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她们在南明时期红极一时,清军下江南后又几乎同时香消玉殒。洪升出生时间是在顺治二年,也就是南明的宏光元年(1645),正是清兵下江南的兵荒马乱时。《红楼梦》书中好多地方都隐写这一年,"虎兕相逢"下江南是这一年,林四娘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一年。洪升创作《红楼梦》时,把自己看作是"真假太子"投生,把自己的姐妹们看作是"秦淮八艳"等"一干冤孽"投生,不是很自然的事情么?!通过"一干冤孽"投生转世,前写"国恨",后写"家仇",明写"家难",暗写"国殇",不是最科学合理的文学创作方法么!?
  不要以为这是笔者胡乱猜测,在《红楼梦》作品中是有充分根据的。大家知道,作者在《红楼梦》开头,就把"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安排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什么是"三生石"?就是杭州天竺寺那块历史悠久的"三生石",全中国独此一家,绝无分店。传说"三生石"是唐朝园泽和尚与李源二人结三生缘的见证。作者让宝黛爱情同"三生石"放在一起,显然目的是写二人的"三生"情缘。石头历劫后,在所经历的故事后面,写了一首偈子:"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身前身后事"的提法很奇怪,作者可以记"身前"事,如何同时还能记"身后"事?除非是写"三生缘"的故事。那么,在"三生石"的故事里,有没有相同的提法呢?李源与园泽重生的牧童见面时,牧童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生虽异性长存"。"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原来,《红楼梦》作者的"身前身后事"的提法,就是在这里剿袭来的,不过把故事主角换了而已。
  四、《红楼梦》的侧面——对清王朝的诅咒
  《红楼梦》这面"风月宝鉴",不仅有正反两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侧面,就是作者秉民族主义感情,对入主中原的异族政权的诋毁和诅咒!这主要体现在对东府——宁国府的恶意描写和恶毒诅咒上。
  如果说《红楼梦》正面故事有作者自传的性质,那么对东府的描写则决不是自传的组成部分——因为描写得太肮脏不堪,太不留情面了。首先,通过焦大之口,骂东府的主子"爬灰"、"养小叔子";其次,通过"红楼二尤"的故事,骂东府父子、兄弟之间乱伦的男女关系;再次,通过柳湘莲之口,骂东府"除了门前的两个石头狮子,没有一样是干净的"。总之,东府是个污秽不堪的地方。
  作者为什么要给东府取"东府"、"宁府"之名?明朝时,人们习惯把今天东北地方称为"东省"。满清政权早期的发源地与都城,叫做"宁古塔",清初还往这里流放犯人。"东"、"宁"二字作者决不是随便乱用的。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乌进孝进租",明显是写东省皇庄给朝廷进贡。租单上写的"鲟鳇鱼"、"獐子"、"狍子"、"鹿"、"稗子米"等物品,只有东北才有;有清一代267年,这些东西是每年都要从东北向北京进贡的,有内廷记载可查;皇帝也每年都要用这些家乡特产赏赐亲贵大臣,在清代诸多臣工的文章中,都有受到赏赐东省特产的记载。作者写东府唱戏,不演文雅的剧目,专演《黄伯央大摆迷魂阵》一类乌烟瘴气的戏,也是暗示清朝权贵进关之初,由于汉文化水平不高,听不懂文雅戏文,所以专看热闹戏,即所谓的"老靼子看戏白搭工"!
  作者为什么对清廷统治者如此仇恨?除共性的民族主义思想外,还有自身的特殊原因。洪升最得意的代表作是《长生殿》传奇,这是一部歌颂李杨爱情、反对外族入侵的作品。康熙二十八年,朝廷因此剧入罪,把洪升逮捕下狱,终生革去了洪升的功名,这是洪升人生受到的一次最沉痛打击。当时朝中有好多人,都认为此剧不可公开演出,一是剧中演皇帝本身犯忌,二是写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更犯忌,三是剧中骂胡人的马粪堆得比御座还高难免有借古骂今之嫌。因此,有人在洪升获罪后,责备洪升"箕裘颓堕",说洪升"诲淫诲盗"。洪升在《红楼梦》中,说"箕裘颓堕皆从敬,造衅开端实在宁",应该是有所指的回敬语言。
  清初关于"爬灰养小叔子"的流言满天飞,什么"太后下嫁摄政王"(养小叔子)了,什么多尔衮纳侄子豪格的福晋为"正宫元妃"(爬灰)了,什么董鄂妃原来是顺治的"弟媳"(与大伯子通奸)了,等等,这些在清初是尽人皆知的秘密,知道乾隆年间,才在文字狱的高压下逐渐湮没无闻了。洪升正是用这些素材,来诅咒满情朝廷,回答对自己关于"情淫"的指责。
  至于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天香楼"是东府的戏台,戏台上吊死的人,恐怕是一种暗示,并非实事。秦可卿兼具钗黛之美,又是宝玉情淫思想的启蒙者,这个人不正是《长生殿》里的杨贵妃么?"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洪升不是正在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么?至于作者对秦可卿大出殡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对《长生殿》死了,自己的心也死了的那种难以辞达情绪的曲折夸张描写。清初皇家大出殡的场面多得很,洪升在北京生活二十年,还曾亲自到东陵送过葬,自然熟悉那种场面。
  还有一个与东府联系密切的人和事,即"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笔者怀疑,这里是在影射洪承畴。洪承畴与作者洪升同姓,所以作品中也让他姓贾。洪承畴兵败被俘后,明廷以为他已经殉国,专门为他举办了追悼仪式,称赞他是当代的"文天祥",所以作者让他称为"假天祥"。作者又为什么让他"正照风月鉴"而死呢?大概是影射"庄妃劝降洪承畴"的故事;投降变节了,这个"假天祥"不是就死在"风月鉴"正面了么?
  《红楼梦》中的"风月鉴"只有正反两面,为什么这里还要提出一个侧面呢?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侧面。洪升心中的国仇家恨,都与清兵入关有直接关系,所以他在书中或明写,或暗写对满清朝廷的痛恨,这些所谓的侧面内容,实际也分为正反两面,与前述内容交织在一起。不过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单独列了个侧面题目而已。
  本文只是对笔者过去陆续出笼的考证系列文章进行一下归类而已,并没有新的史料抛出。由于过去的论文中已经做过详细的考证分析,所以本文对各方面的事例都是一带而过,没有详加说明。过去没有读过笔者系列论文的朋友,需要把前面的论文找出来,对照来读,方免满头雾水的感觉。
  2004年12月于长春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网站目录投稿: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