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张小盒,是一个网络动漫人物的名字。张小盒是一个办公室小白领,没有钱,没有女朋友,每天拼命加班,在无奈中寻找快乐。他脸色憔悴,如焦黄的土豆,穿白衬衫,系蓝领带,小小的身子,方方正正的大脑袋,就是这样一个张小盒,瞬间成了都市白领的代言人。 张小盒很快成为网络红人,作为虚拟动漫人物,张小盒入选《第一财经日报》SNS中国先锋人物。2007年11月,一本书名叫《张小盒Office异想记》的书也跟着面世了,一出版就是十万册,在《新京报》《京华时报》和当当网的排行榜上,都进入了前五名。张小盒成了都市白领拥戴的"人民代表",因为都市白领们在现实生活中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张小盒他说了,都市白领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张小盒他做了。 张小盒的主创者,叫陈格雷。陈格雷在广告界叱咤风云近十年,是广告界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公司经常能做到百度、康佳那样的大品牌。但陈格雷并不就此满足,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做一项比广告更有价值的事情。2006年初春,35岁的陈格雷离开了自己经营九年的广告公司,将妻子和只有5岁的孩子留在广州,只身来到北京。来北京后,陈格雷先在一家公司打工,这家做网络动漫的公司挑动了陈格雷的创业灵感,陈格雷明白了自己将要做的事业:动漫。 陈格雷开始设计动漫人物,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动漫形象的雏形,但最终都放弃了。一天,陈格雷行走在北京街头,放眼望去,是一张张倦意沉沉的面孔,一双双行色匆匆的脚步,一座座像盒子一样耸立的高楼大厦。陈格雷忽然有了灵感:房子是盒子、办公室是盒子、电脑是盒子、桌子是盒子、汽车是盒子、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盒子里,我们好想打开盒子,跳出盒子。 在现代社会里面,我们每个人已经被折磨成了方形。于是,一个方头方脑的形象在陈格雷的脑海中慢慢清晰起来,一时间仿佛所有的想法都找到了出口。陈格雷给这个方头方脑,又有些小男人样的动漫形象,起了一个又平常又顺口的名字——张小盒。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格雷在网上和林小能相遇了。这个在盒子间里埋头工作的年轻人,想要拥有一只盒子,一台个人电脑。他在网上打出个人广告:"谁赞助我5000元买笔记本电脑?帮他实现价值3万元以上的广告效果。"他这样计算自己作为个人媒体的宣传效果:每天会在大街、公交车、地铁、咖啡厅等地方使用及携带笔记本电脑,上面可以贴加赞助厂商的广告;约见朋友与客户时,可以推荐赞助公司品牌;此外还可以在线上进行大众宣传:向所有QQ好友、群好友、MSN好友推荐,利用博客、论坛、邮件签名等形式宣传;邀请至少10个比较好的博友为自己写文章宣传,这些博友的点击率有10万、20万等。陈格雷对林小能的创意大加赞赏,陈格雷和林小能组成了盒子团队。 林小能和陈格雷签了一份个人媒体传播的合同后,就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他背着有张小盒形象的书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转悠,回到自己的住所,就趴在换来的笔记本电脑上,通过自己的博客、MSN、QQ和各种网络论坛疯狂地传播着张小盒的故事。盒子粉丝们自发建立的QQ群,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100多个,张小盒三个字在百度的搜索量,也从一开始的七千多,迅速发展到了100多万。 陈格雷也没有闲着,利用自己从事广告多年的经验,把张小盒的故事,贴到了许多报纸上。张小盒在陈格雷、林小能兄弟俩的推动下,进入了都市白领的生活中,迅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而且火得速度之快,让陈格雷和林小能都意想不到。张小盒一夜之间成了聚宝盒。 一些嗅觉灵敏、希望打开白领市场的企业争先恐后,希望能借网络红人张小盒的嘴,来说说他们的故事。国内大名鼎鼎的联想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让陈格雷和林小能专门为联想的一款电脑量身定做"联想版"的张小盒故事。可是陈格雷想都没想,就说:不能合作。因为盒子团队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原则,不能将任何品牌的内容植入到张小盒漫画中来,张小盒是都市白领的代言人,他给受众的,是一种人心的感动和共鸣。 一家话剧社找上门来了。2008年4月1日,根据张小盒动漫编成的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在北京朝阳剧场正式上演,主角张小盒,第一次登上了舞台,在舞台的聚光灯下演绎现代都市人的盒子故事。看似只是现实生活点点滴滴,可是好多人一边看着,一边笑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盒子团队每天都在赋予张小盒新的内容,不断完善人物的性格,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让张小盒的文化价值不断增加。无数网友在网络上通过发邮件、跟帖等形式,用自己的经验、故事、想象来编织张小盒,张小盒形象一天比一天丰满起来。人们从张小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张小盒成为网络时代人心的黏合剂,人们通过张小盒,互相流通,惺惺相惜,互相取暖。张小盒的价值,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的价值,张小盒已成为一个直抵人心的文化产品。 有人说,张小盒创造了一个小投入、大产出的财富神话。陈格雷也说,张小盒的身价已突破了一千万,并且还在与日俱增,张小盒上市,也不是个遥远的梦想。张小盒告诉我们,有一种成功,就是把人心聚合,把人心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