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案上放着一只小巧的瓷杯,是仿官窑的,它釉面光润明亮,玻璃感很强,釉下不规则分布的几处冰裂纹更为它增添了几分迷人的姿色。这是我在开封清明上河园得到的一件宝贝。 在清明上河园的仿古街上,星罗棋布有许多的店铺,在这些店铺中,卖的最多的是开封"三宝":清明上河图、活画和汴绣。也许是喜欢瓷器收藏的缘故,在一家店铺堆满琳琅商品的一角,我一眼就发现了这个小东西。起先吸引我的是它的釉色,但拿到手后却发现,不大的杯中还塑有一个人像哩,而且占据了整个杯心的一半。 这杯是做什么用的哪? 看我对杯子感兴趣,店老板走过来给我介绍说:这叫"包公杯",边说边给我演示起杯子的功能来。他首先将杯子装了半杯水,我没看出有什么不同,接着他又将杯子灌满了水,拿起来后,奇迹出现了,只见杯中的水顺着杯底的一个洞眼,顷刻间流的一点不剩。演示完,店老板接着说,它又叫"公平杯",说明了一个"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再问,比如,为什么叫包公杯?这是一种什么原理?老板就不知了。 这不是"欹器"的现代版吗?其实,在它演示完杯子的功能,我的脑海中就想到了"欹器"。什么是"欹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时间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一天,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种倾斜而不易放平的容器。他问守庙人是什么,守庙人说:"这大概是人君放在座位右边的一种器具。"孔子说:"我听说有种器具,空着的时候就倾斜,灌進一半水就正立着,灌满了就翻倒了。"孔子让弟子舀水灌进容器,果然如此。孔子喟然长叹:"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呀"? 这就是"欹器"。据了解,现在故宫博物馆里还收藏有一件皇家用的"欹器"。 想想"欹器"所表现出的道理,是多么地智慧啊!从古至今"满招损,谦受益"一直就是中华民族历代圣贤所倡导的。月圆则亏,器满则溢,物极必反,这些道理也正是我们做人应常守中庸之道。菜根谭中有句话叫:"欹器以满覆",简单的说,就是告诫世人不可太自满。唐朝宰相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意思也是劝人‘多谦虚,少自满’的。毛泽东主席的那句著名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更是直接明了地向我们提出了告戒和做人做事的准则。生活中有一些俗语,如:"越结实的稻穗,越低头","使劲的马,低头走"等,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我们不仿到稻田里看看,那些迎风招展,昂首挺立的稻子,稻穗不是很小就是秕子,少有几个是优良品种。 低调做人,高标准做事,一直是我的做人准则,可惜,有时在具体事情上,头脑一热就忘乎所以了,过后又常常懊恼不已。从开封归来,我将"包公杯"置于我的书案之上,每天直面着它,希望它能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时常地给我提个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