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纽约市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因为"其中含有很多化学污染物"。此消息一出,不少国内的消费者也跟着紧张了起来,螃蟹上市的季节又快到了,难道美味的蟹黄真的不能再吃了吗? 纽约市卫生局"叫停"了蟹黄吗? 首先,对于合法捕捞的水产品,政府不可能真的作出强制限制食用某些部位的规定。因此,与其说纽约市卫生局"叫停"了蟹黄,不如说是他们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向当地民众提出了一些不要吃蟹黄、蟹膏的建议。 在纽约市卫生局的网站上,我们可以找到他们对特定水域中某些鱼、虾、蟹的食用限制建议,其中也确实提到了螃蟹的腺体(包括蟹膏和蟹黄)。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建议针对的主要是当地特定水域中的野生水产,它们并不适用于其他地区或养殖的水产品。 这些限制食用的建议是根据当地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得出的。在水体存在污染的情况下,生活在其中的鱼、虾、蟹等水产品确实会从中富集污染物,其中最典型的包括甲基汞、镉、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污染物的存在对健康不利,而这些水产品又是非常好的营养来源。这时就需要对污染物的含量进行调查,并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美国环保局有专门的鱼类消费建议"Fish Consumption Advice",各州和地方政府也都会根据当地的监测结果,给出更加具体的建议。有些建议会非常详尽,具体到水产的品种、大小或重量、捕获的水域、特定人群、吃什么部位、吃的频率和量等等。 你能看见的是纽约市的蓝天白云,看不见的是沉积在水底的"黑历史"。纽约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多年的发展也给当地环境留下了很多污染物的积累。这些污染物逐步沉积在海底和湖河底泥中,生活在这里的甲壳类、软体类动物以及鱼类就会从食物链中富集污染物。 由于工业污染严重,纽约市卫生局对当地水域的野生鱼、虾、蟹给出了很多限制食用的建议。这些建议并非只针对螃蟹或蟹黄,有大量鱼类也被建议不要食用或限制食用量。这里对螃蟹给出的普遍建议是不要吃腺体(蟹黄、蟹膏)和蒸蟹的水,因为有机污染物多富集于此。不过,某些地区的蓝蟹肉一般人群每个月可以吃4次,每次吃6只,差不多平均一天一只的量已不算少。 "野生"是关键 美国不少人有外出钓鱼、钓螃蟹的习惯, 纽约市水产限制食用的建议也完全是针对当地野生鱼、虾、蟹的。而在中国,我们所吃到的螃蟹基本都来自人工养殖。 与受污染的水体相比,养殖环境的水质更容易控制,而且养殖蟹的生长速度快,富集污染物的时间也比野生蟹短,因此养殖蟹在这些环境污染物方面的风险较小。当然养殖蟹也有养殖蟹的问题,比如抗生素等药物残留。 对于迷信"野生"、"天然"、"散养"的消费者来说,这次事件又提了个醒。野生环境中的风险来源往往更加复杂,而养殖环境的风险更为可控。 国内的水产品要担心污染吗? 在国内,水体污染的情况同样存在,珠江口、长江口等个别水域也多次出现水产品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但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好控制,因此总体风险并不大。 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莱州湾及东营近岸海域鱼、贝、蟹、虾等235个生物体样品中,多氯联苯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六六六、滴滴涕与同类研究相比处于中间水平,各种污染物含量均低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安全限量。以美国环保局推荐方法评价,仅有滴滴涕含量存在一定健康风险。另一项研究对北京22种市售虾、蟹及贝类样品中的汞进行测定,总体含量水平较低。估算出的膳食摄入量大约占安全量(PTWI)的16%,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 话虽如此,但监测并控制污染依然十分必要。 蟹黄还能吃吗? 纽约市的水产消费建议仅仅适用于当地严重污染的水体环境,在美国其他地方可能并不适用。这些建议针对野生水产品,当然也不适用于国内的养殖蟹。 在国内,很多消费者吃螃蟹主要集中在中秋前后,短期内的食用量可能比较大,但全年平均下来摄入量还是较少的。虽然内脏通常是污染物相对集中的部位,但考虑到养殖蟹的富集情况较轻,成人一般不足为虑。不过对于儿童、孕妇,还是适当少吃为好。至于号称"野生"的螃蟹,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该更加谨慎一些。 附图:纽约对水产品食用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