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党中央整体上助力推进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实施,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就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觉悟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青年人才,使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成为当代高校培养人才的时代要求,以培养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本文主要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大学生中教育宣传的方法探索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青年大学生;培养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新形势下努力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方式显得重要而紧迫。当前在校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用这一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 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让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去认识社会实际,研究社会问题,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在方法上: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挖掘校园文化的作用;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及其基本内涵。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灌输法与自我教育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客体进行充分的认识与解读,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其次,拓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加强教材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师资水平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三进"工作。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教材建设,提高理论教育的针对性。高校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教材,要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一精髓,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密切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变化,增强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其三,扎实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队伍建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理论研究,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人才优势,推进学科建设。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是由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决定的。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300多万,他们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大改革大创新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党的十九大召开,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是我们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未来青年,绘制美好未来,造就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举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探索[J].法治与社会,2013(03). [2]朱正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