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市场行业容量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3年,家装市场规模在11456.6亿元,线上家装行业在955亿元左右,占行业规模8.3%。在未来的十年内,家居电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商业机会。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数据,2013年中国建材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242.9亿元,2014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709亿元。 相关数据表面,2015年中国装饰行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近4万亿的市场规模。相对于10年前有230%的增长率,市场非常庞大,且这个数据还在往上走。而另据了解,2005年全国有19万家装饰公司,2010年15万家,2015年12万家。由此可知,中国装饰行业市场上行,增速迅猛,传统企业越来越少。 用户痛点 选择障碍,不知道哪个家装公司口碑好 用户自己不明确要装修成什么样子 你很难知道到底要花多少冤枉钱 你永远不知道到底何时能结束 你根本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 没法实时了解工程的进度与效果 服务不佳,投诉无门,评理无处,投诉无门 …….此处省略N个字 市场痛点 行业格局分散,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消耗严重。 传统家装对互联网理解尚浅,难做线上。 互联网人没有下线资源累积,难做线下。 公司产品痛点 PC端产品发展成熟,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开发势在必行。 线下、线上资源的整合无系统支撑管理,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完善产品体系实现标准化、产业化,把家装过程中的不可控性降为零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口碑势在必行。 商业价值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订单消化速度,快速变现 提高用户基数和黏度,后续逐步转化 拥抱移动互联网,满足用户碎片化的时间需求,使得用户可以随时关注工程进度,提升用户体验度。 产品的本质就是服务,利用支撑系统可以更好的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同时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来优化产品,让用户正真的感受到"服务"以达到口碑传播的效应。 项目时机 项目规划 核心功能点 通过系统完成线上预约>缴纳订金>线下洽谈跟踪>施工进度实时监控>完工评价的全流程,将价格不透明、工期冗长、成本浪费的家装,改变成为可定价、定期的标准化家装,并通过线上实现交易和全程监控,线下实现体验和交付。 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内容+服务建设 内容是最基础的东西,服务是最核心的东西,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整合现有内容+服务优化为适合PC端+移动端的一整套内容服务体系。 目标: 通过PC端+移动端的"双端"模式,解决用户痛点、公司痛点、市场痛点(线上) 落实供应商资源合作(线下) 第二阶段:品牌建设 以价格透明+工期标准化+专业团队+全程监控+服务体系为主线打造双端应用产生品牌效应,增强用户互动性和黏性,快速扩大用户规模。 目标: 通过支撑平台来收集用户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化分析做基础,挖掘用户需求,深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效应。 专注极致做主线业务功能,快速迭代优化调整 主线业务功能产生口碑粉丝效应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 主要通过免费以及营销推广活动等,使业务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巩固,聚集用户群,利用支撑系统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和完善服务体系,以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使用率和使用量达到口碑效应。 目标: 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保证服务的质量 保证资源的稳定性 该阶段以占领市场的XX%占有率为主要目标 第四阶段:盈利尝试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硬家装"单点突破后,切入"软家装"、智能家居等领域,逐步完善整个流程的闭环,增加盈利点。 目标: 实现通过全流程的闭环操作和口碑粉丝效应,从而引发二次消费甚至长期消费,获得规模收益。 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广告 当产品和口碑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引入商业广告实现盈利。同时加入商城产品后可以设计类似"推广位"的竞价来变现。 收入分成 商城产品上线后可以实现佣金收入或平台管理费。 会员服务 设计会员体系,促进消费欲望,让他们可以享受一些活动促销或其他增值服务。通过一定的机制(积分+实物+服务)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家装感受,从而利用口碑传播产生粉丝效应,使得可以拉新并增加转化率 单点突破,扩充领域 通过硬装的单点突破后,可以扩展到软装、智能家居等领域,增加盈利点并掌握家装的入口,以后可以增加变现模式。 产品定价 低定价+尾数定价+系列定价策略。 低定价:增加销量,抢占市场份额。 尾数定价:满足消费者求廉的心理愿望。 系列定价:对不同系列组合给出不同的定价,满足不同的用户群体。 成本估算 人力成本 其他成本 总费用:185000=75000(人力成本)+110000(其他成本) 风险及对策 市场风险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产品迭代推出如果不够快,不够好,可能会丢失初入市场的优势。在互联网中用户只认第一,不认第二、三,而且二三名与第一名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对策: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加快迭代周期,先完成基本需求,在完成期望需求,最后实现兴奋需求,尽快抢占第一的位置。 法律风险 互联网家装初入市场,在监管等方面存在尚多不足,可能会有人假冒我们进行包揽工程,会对我们的口碑造成伤害并引起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对策:严格验证合作方真实性,同时加大市场的监控反馈力度,如果有不良现象发生能够快速应对。 资本风险 警惕行业的恶意竞争与消耗,导致资本没有耐心。 对策:深挖用户本质需求,专注产品,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服务的口碑进行快速传播,不要过分参与价格战等,解决用户痛点和痒点即使价格微贵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