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培养新思维何必祭出胯下之辱


  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这位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韩信少年时因受"胯下之辱",激发了奋发图强的志气,苦学兵法,终于成为汉代军事家和开国功臣。此次武汉理工大学的张能立教授却想借用"胯下之辱"来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培养他们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此举恐怕只能让人大皱眉头。
  中国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缺乏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早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传统的灌输法教学,使得学生只需专心听、写、算、记,无需动脑筋思考就可以得到高分,以致"被动接受"成了中国教育最看重的学习品质。由此而造成的结果是,只要是老师传授的,无论对错,不加选择和怀疑,一律囫囵吞枣。怀疑精神的缺失,直接造成创造创新能力低下。"钱学森之问"触及了中国教育的痛点。
  这位副教授与中国高校很多有识之士一样,对当前教育有着深切忧郁。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但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在应试教育和教育功利化思想的重重包围下,这些努力和尝试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整个社会关注的是教育的功用,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这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短视,已经将中国教育逼进了一条死胡同。教育离功利越近,离科学和真理就会越远。这里没有闪烁的思想的光芒,没有真理和美德碰撞出的耀眼的火花。缺失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怀的教育,焉能成为推动民族进步的伟大生产力?
  所以,他们的努力总是显得那样气喘吁吁。选择用瞬时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透露着回天乏术的无奈和悲凉。
网站目录投稿: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