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当前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是任课教师着重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并以此为范本,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会使用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办公软件也成了人们从业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作为一门公共课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自觉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而一些学习能力较差、自觉性不高甚至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则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掌握教学内容。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边是教师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耗费大量的精力为学生重复演示操作、指导和答疑;而另外一边是掌握得快的学生因等待下一个学习任务而"闲"下来。面对这种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甚至不愿意"吃"的局面,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这样既兼顾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又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并进行区别教学。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现在的中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平时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靠自觉,而自觉性差的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又没有人及时引导,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现在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有的是为了混文凭,有的是因为中考失利,这也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学习上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不屑于表现自我,却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二是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效率低,思想容易开小差,在学习上很难做到专心致志,因此时间一久就容易否定自己。 三是学习能动性较差,没有自學的习惯,缺乏学习兴趣。 四是自尊心强,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又羞于向教师请教,怕被嘲笑。 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会发现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经过耐心引导,部分学生还是很愿意跟着老师学习的,学习效果也是不错的。不过,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时,当有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能跟上教师教学进度的学生太少时,教师就会重复讲解一个知识点。这样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会"闲"下来,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会丧失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课,大部分是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涉及的专业、班级、人数较多,因此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针对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目标。由于涉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实行分层教学划分班级容易实现,并且在排课上也不是难事。 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后也并不意味着这种划分就一直延续整个学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例如,对"快"班中有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可以将其调整到"慢"班进行学习;而对"慢"班中有较大进步的学生,则可以调整到"快"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三、分层设置教学内容 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后,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确定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教学目标也可有所区别。对于"快"班,可以设置较多的教学内容和较快的学习进度,教学目标也可以设定得高一些,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自学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演示主要操作方法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在旁边指导、答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讲解的办法解决。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教学质量,也可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而对于"慢"班,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得少一些,教学目标也可以设定得低一些,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不过于追求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在授课过程中,教学速度适当放慢一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演示文字排版时,每示范两到三个步骤就停下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反应和消化时间。同时,为了避免有些学生出现学过即忘的情况,教师可以把每一个示范步骤都进行截图并标上序号,做成文档,在学生练习环节群发给学生。记不住步骤的学生可以查看文档,慢慢学会自行操作。这样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每节内容讲完后,教师应该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进度,同时为部分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及有疑问的学生提供帮助。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也会更熟练些;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即使学的内容少一些,也可以真正地学到这门课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操作为主,课程评价少不了。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后,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次进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而应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如果课程评价不看过程而只关注结果,就有可能打击到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或厌学情绪,不利于其后续发展。 教师应对学生每周的上课表现进行分层评价。在"快"班,可以对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或者是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能融入自己创新想法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加分;而在"慢"班,则可以对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能按时上交作业的学生进行表扬。最后,将对所有学生的评价做成一个积分表,每周公布一次积分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时,以鼓励、表扬学生为主,这样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了积极性评价,又兼顾了学生的自尊心。 五、小结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有其特殊性,它属于公共课,涉及班级多。对其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确定相关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分层评价,这样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自尊心,又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不仅为分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提供了实际案例,为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还为其他课程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模板。 参考文献: [1]邢兆雄. 互动式分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改革[J]. 电脑迷,2018(4). [2]刘荣立.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实施互动式分层教学法探索[J].通讯世界,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