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郑成功,可能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他是着名的民族英雄,曾经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回了宝岛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舆图的完整。据历史记载,郑成功出生于公元1624年,亡于公元1662年,享年39岁,福建泉州人,祖籍河南,属于混血儿,母亲为日本人。 郑成功虽然只活了39岁,但一生做过的大事却很多,除了收复台湾外另一件值得称赞的就是反清复明了。郑成功本姓郑,但在历史记载中却称他为朱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岌岌可危的南明王朝发现郑森(郑成功)是一个人才,因此特意赏赐他"朱"姓,并取名"成功"。因为是皇帝赐姓,尊贵无比,郑森自此之后便被称为朱成功,因为朱姓是当时的国姓,他也被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是一位抗清斗士,其实当时他收复台湾也是抗清失败的无奈之举。郑成功收复台湾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败退台湾,因为当时清朝几乎已经统一全国,并且清朝的八旗子弟战斗力极强,郑成功只能打败荷兰侵略者,败退台湾,最终由进攻转变为防御。 当然,最后郑成功由于内忧外困忧郁而亡,他临死之前自觉再无面见南明先帝,因此大叫着抓破脸面而亡。郑成功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精彩绝伦,他死亡距今天有350多年了,不过,他作为民族英雄这个称呼却只流传100多年,这中间的200年郑成功都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于人世呢?最后又是谁封他做的民族英雄呢? 郑成功(彼时叫做朱成功)死后最高兴的还是清朝政府,因为郑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的一个人。郑成功刚死后在清朝官方的称呼中是逆贼,包括康熙杀郑成功父亲时用的就是斩杀逆贼之父,以儆效尤。纵观当时整个清朝统治者,称呼郑成功都是用的"逆贼"这个称呼。 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这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沈葆桢,也是福建人,从这一点上说也算是郑成功的老乡。《清实录》记载,光绪元年,沈葆桢上奏"明故藩朱成功。忠烈昭然。有功台郡。请予建祠追谥下部议。寻予谥忠节。"光绪准奏。说的就是郑成功有功于台湾,应该建祠追谥,彰显忠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正是沈葆桢力荐才促使郑成功由逆贼的身份转变为民族英雄,转变为爱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