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洪涛 张耿 【摘 要】近年来,荣成市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取得较好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全市整体人才储备仍较为薄弱,人才资源引进量不尽理想,对此,笔者从多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百千万英才计划;人才引进;引才育才 近年来,为打好人才争夺战,引进优质人才来荣就业创业,提升全市整体科研能力,增强荣成创业创新活力,推动荣成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荣成市自2016年9月出台了《关于实施荣成"百千万英才计划"的意见》(荣发〔2016〕7号),《意见》出台以来,人才引进培育成效显著,人才储备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245名(本科205名,硕士40名)毕业生申报了"高校毕业生聚荣就业计划";7名教师、1所高校、1家企业申报了"驻荣高校发展支持计划",2017年派遣毕业生人数较2016年增长了34%,经核算,2017年度共需发放人才奖励资金1480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立足于市高水平、高技能、高质量人才总量过少、优质人才不多,整体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的现实,荣成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荣成"百千万英才计划"的意见》(荣发〔2016〕7号)、《关于深化提升荣成"百千万英才计划"的意见》(荣发〔2018〕13号)及配套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引进培养鼓励政策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传播能力,大力宣传推广上述人才政策,进一步鼓励各类人才聚荣创业发展。 二是构筑校企合作桥梁。积极与省内外高校进行洽谈研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好当家集团、盛泉集团等30多家企业赴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人才引进招聘活动,发放就业信息、人才引进政策宣传手册5000多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多人。成功举办了2018年百所高校荣成行活动,省内外的60多所高校和市的80多家重点企业参会,期间,高校与企业就人才及科技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27个,签订了合作协议9个,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搭建人才交流对接平台。举办了2017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荣成分会场(海洋科技类)、2017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乌克兰专家威海行荣成分会场等活动,70多名国内外专家参会,与市70余个参会企业就科技项目建设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6个,荣成市慧海创达生物科技生物有限公司与方诩博士以及荣成市华通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王彦波博士分别成功进行了项目对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荣成市系列人才引进鼓励政策出台后,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不少人才来荣、回荣发展,但受制于软硬环境、设施影响,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全市整体人才储备较为薄弱,人才资源引进量不尽理想,人才留不住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资福利待遇难以达到人才心理预期。走访调研发现,不少企业虽然反映用工荒问题,可他们却不愿意花大价钱招聘员工。薪酬上较大的差距,让一部分从业人员不愿意来荣成或留在荣成工作,跳槽多、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也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发展氛围难以支撑人才理想追求。荣成大型企业少,高层次技术人才不多,毕业生较难接触到高层次人才,难以形成帮学带的技能交流提升环境,导致新入职的员工自身技术水平提升慢,无法与大城市同期毕业生相媲美。另外,部分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和时间为这些人才进行培训,帮助人才获取最精深的知识,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接触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些都制约了人才的后续发展,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三是文化娱乐设施难以满足人才精神文明需求。青年人精力旺盛,精神层面需求多,80%的毕业生,98%的高层次人才均反映,他们特别希望工作结束后能到图书馆、高校等场所学习交流,他们对夜生活的要求也比普通工人要高,希望晚上可以到咖啡厅、酒吧、餐厅、公园等地休闲放松。而荣成在这方面建设与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成因,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荣成引才育才能力: (一)创新引才政策宣传方式,打造人才优先的城市形象。 除充分抓住参加和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招商洽谈会、省内高校宣讲会等活动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荣成人才引进鼓励政策和经验成效,还应借助各类媒体、媒介,特别是新生移动端软件等数媒方式对城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发展规划进行广泛推广。同时,应培植宣传工作者超前的眼光、创新性的思维让政策宣传和荣成城市形象推介变得更生动,更贴心,更动人,让外地人爱上荣成这座小城,爱上荣成人,从而愿意主动来荣成创新创业。 (二)强化载体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首先,应创造人才交流对接渠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荣成整体文化科研能力,多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有权威性、能推动科研科技及学术创新发展的各类人才交流对接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展示自、展示科学的舞台,为人才流动提供动能,为人才成长创造可能。其次,应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打造功能丰富的创业就业孵化平台,吸引更多的高质人才来市就业创业,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群聚环境。再次,应注重提升娱乐文化环境营造能力。鼓励开设咖啡厅、酒吧、较精致的餐厅和会所,为各层次的人才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强化城市书屋等有品质、有文化的設施场所的建设能力,为人才和普通大众创造一个可以相互交流提升的场所。 (三)改善企业经营观念,发挥企业育才引才的主动性。 应注重对企业,特别是对企业负责人的培养,多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面的人员前往发展较好的企业或国外参观考察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推进企业向专业化、正规化转化。应加大对年轻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培育,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选派重点人员前往国内外高校进行定期和长期培训学习,掌握先进、专业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培育起一批能接班、能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更能"独立成才"的年轻企业经营管理者,促进企业实现升级再造。应进一步引导企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理念,进一步激发企业利用自身特长和能力开展人才引进、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企业重视对人才的投入培养力度,改变以往"等"、"靠"、"要"等思想,提高企业整体薪酬水平,增强人才储备意识,在资金、人力、奖金等方面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以及普通员工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研发,以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和产能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