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据学著作。十六卷。清洪亮吉撰。成书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督学贵州。1798年(嘉庆三年),因上书指斥时政,谪戍伊犁,不久赦还。洪亮吉通经史,诗有奇气,人目为昌黎复生,尤精舆地之学,除《十六国疆域志》外,又撰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补三国疆域志》、《东晋疆域志》,主纂府县志多部,有《洪北江全集》。 《十六国疆域志》是《东晋疆域志》的姊妹篇。"十六国"指晋太安元年(304年)到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间,在中国北方出现的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蜀、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南凉、后燕、南燕、北燕、西秦、夏国等十六个由各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存在时间长者数十年,短者十数年,相互间攻和不定,叛服无常,各国疆域也时盈时缩,建置名实不符。加之当时史志资料传世绝少,传者又不详赅,记载多彼此不合,因此,成为历代研究舆地之学的难点。洪亮吉录取正史传志、《水经注》、《华阳国志》和唐宋诸类书中保存的舆地图经、杂史载记等共三十余种,凡明清人所辑资料,不足据凭的一概不取。全书以国为经、以州郡县为纬,一卷一国,一国之内首列所设各州,次到州属各郡(郡国),再次列郡(郡国)属各县。郡县之内有城池、宫室、山川、寺观、墓冢、古迹可考者,列于所属郡县之下,并引文详明出处,在各州、郡、县之下,博引群书,注明历代沿革、建制原委、年代、统摄区域、长官名号及出处,详加考证,有记载不合的,可考定的辨明正误;不能考定的,列诸说以存疑,务求有所凭信。全书共考订了十六国的一百四十三州、六百四十二郡、三千一百三十五县、三十四护军和三十九个城镇的情况,展现出这一时期我国北方疆域的完整面貌,补辑了正史的缺遗。此书是现存最早系统考订十六国疆域沿革和地理建置的著作,与《东晋疆域志》相辅相成,体例与辑录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十六国疆域志》版本较多,最早由洪亮吉于嘉庆三年(1798年)春刊于京师,收入《北江全集》,又收入光绪四年(1878年)洪用勤编刊的《洪北江全集》。此后,《广雅书局丛书》、《史学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和《二十五史补编》中也都收列此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的《国学基本丛书》本对该书作了断句,颇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