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是否尊敬他们的父母,其结果总是反作用到儿女自己身上。谁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谁也就拒绝了他自己,因为每个人也就是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只有首先接受父母身上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才有机会得到发展。 谁如果极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在他身上就会缺乏最重要的东西。他会感到空虚和失落。对父母的排斥越强烈,对自己的惩罚也就越严厉。 接受父母 接受父母首先要做到恭顺,一种对通过父母获得生命这一礼物之伟大意义的恭顺。对父母的恭顺和尊敬同样意味着与生命和命运的协调一致。 人们可以体验一下,想象自己跪在父母面前,伸开双臂,手掌朝上,然后说:"我敬仰你。"接着站起身,凝视父母,感谢他们赋予你的生命礼物。 有些人认为,对父母的这种无限制的接受,可能会因其父母的个性问题、过失或生理方面的问题给他们带来不利后果。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他便丧失了完全接受父母的机会。 我们没有对父母品头论足的权力。因为父母走到一起的结果,即孩子与父母的善意或者恶意并无任何联系,这是超越道德的感情联系。 接受父母只能以恭顺为前提。谁在接受父母方面不挑不捡,最终反倒不会继承父母亲有问题的地方,而更多继承的是那些好的方面。 有一种拒绝父母的特殊形式是提要求。其实谁提要求,谁就是在拒绝接受,就是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的表现。如果他想接受父母给他的东西,就必须放弃要求。许多人不愿放弃,因此他们也就很难摆脱父母。 如果有谁想象自己的父母在过去应该好一些或者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他就失去了接受根本性东西的机会。 接受具有一种令人惊奇的特点:分离。谁在接受,谁同时也在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很多,够了,剩余的我自己来吧,我就不打扰你们了。这样的态度让人自立。 海灵格认为,接受是一种恭顺之举。在他眼里接受与接纳有很大的不同。接纳中包涵着某种仁慈,而接受是指我赞同真实存在的东西。这种接受超越道德,无善恶之分。 假设某人有一个当妓女的母亲,如果他在心里对她说:即使你是妓女,我也视你为我的母亲,那么他就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母亲。如果他说:虽然你犯了很多的错,但你仍然是我的母亲。这样说同样不行。只有孩子满怀深情地对母亲说:我接受真实的你,你是我真正的母亲。这才是真正的接受。如果他对母亲的职业感到痛苦,他就无法真正走到她身边。他必须克服这种痛苦,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母亲。 在心理治疗中,人们常常只看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表面。人们通常把气出到父母身上,而并不注意隐藏在深处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原始之爱。 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箴言":"冲着你父亲发火吧!""离家出走,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种行为虽然使人有一种宣泄之感,从长远看却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很快会因此感到沮丧。如果当事人在心理治疗前就开始感到沮丧,在治疗中又把气全都撒在父母身上,这样他就等于再次把父母从自己身边推开,他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接受父母,这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一种神奇的效果。 当父亲完全受到儿子的排斥,儿子便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然而在恨与鄙视的后面,显然还有对父亲的深爱。当儿子对自己的父亲说:"亲爱的父亲,我现在和你一样。"这时他能清楚地感受到这句话对他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富有疗效。 如果孩子因学费问题或其他要求埋怨自己的父亲,这样做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孩子将对这种越权行为付出代价。受到虐待的孩子也必须百分百地去接受他们的父母,这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去走自己的路。 仇恨和报复有很强的束缚力;而如果我们爱谁,谁就会还我们自由。 当孩子钦佩他们的父母并能体验到父母的了不起,在孩子身上才能形成一种安全感。 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不能颠倒 如果孩子被迫承担起父母安慰者的角色,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于这种自然秩序的颠倒,孩子是无能为力的。孩子不幸地陷入这一境地并不得不承担其后果。当父亲或者母亲能够从孩子那里得到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东西,这时便会出现这种对自然关系的颠倒。 在父母面前,孩子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孩子。"现在我已成年,我和父母处在了同一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晚辈要给予长辈什么,而不是晚辈从长辈那儿接受什么,那么家庭中的整个供求关系就被打乱了。 如何对待财产属于父母的问题 任何由父母赢得的功绩或遭受的损失,都属于他们自己,与孩子没有关系。这方面的东西包括科学发明、嘉奖、债务、牵连、疾病或残疾。对于所有这一切,孩子的参与都是间接的。 遗产也是属于父母个人的事情,他们可以把它留给儿女,也可以不留。谁从父母那儿得到遗产,他应该高兴并作为馈赠收下。 因遗产而引起的争吵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一个子女能对此提出任何要求。要从心底里承认你已经得到了你应该得到的,你的父母有按照自己心愿处理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的权力。 谁对遗产问题想得越少,谁就越有精力干自己的事,而且在管理和增加个人财富方面常常会更加得心应手。 子女必须照顾年迈的父母 如果做儿女的向父母保证,将来在父母贫困和年岁大的时候会照顾他们,那么父母会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照顾父母的通常是排行最小的那个孩子,因为他所得到的不仅仅来自父母,而且来自哥哥姐姐。 孩子必须照顾父母,这种观念许多孩子根本没有。已经成年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时,马上会感觉自己又回到5~7岁的童年时代;而父母一看到孩子,也总觉得他们仍然是小孩子。对此解决的办法是告诉父母:"如果你们需要我,我将尽己所能照顾你们。"这样孩子便步入成年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