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其主要作用是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当时英国的科学家通过观测首先发现,在地球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在每年的9-10月(这时相当于南半球的春季)减少更为明显。美国的"云雨7号"卫星进一步探测表明,臭氧减少的区域位于南极上空,呈椭圆形,1985年已和美国整个国土面积相似。这一切就好像天空塌陷了一块似的,科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为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使人们深感不安,它表明包围在地球外的臭氧层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于是科学家在南极设立了研究中心,进一步研究臭氧层的破坏情况。1989年,科学家又赴北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已遭到严重破坏,但程度比南极要轻一些。 为此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联合国大会确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目的是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的国家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日子。 由此可见臭氧层变薄是一个全球,很多国家都开始合作保护臭氧。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本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