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顾歌】物质女孩儿? 2014/12/3 10:28:47 编辑:心灵花园 人格是具有稳定性的,某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与一贯性格不相符合的行为,一定要探究是否存在特别的原因。 德励看起来非常焦虑不安。说话声音低沉,还不时揪自己的头发,幸亏他留着一头时髦的板寸儿,否则不知道要揪下多少来。 "问题是我很爱她。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值得我爱。我不知道。" 德励的女朋友在一家软件公司做总经理秘书,是个美丽文静的姑娘。秘书嘛,天天同公司管理层打交道,眼睛里面来来去去的都是些具有"资本实力"的人,眼光高一些,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是德励一开始就同她讲得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骄人的"钱力"。 "一般性谈朋友,男孩子都会自我吹捧一下,我是一点都没有夸大,一点儿牛皮都没有吹的。我就怕对我期望过高,达不到的话,也没有啥意思。" 她没有说什么,继续同德励交往。渐渐地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三个月前,德励拿出部分积蓄,买了一枚钻石戒指,向女友求婚,她答应了。 德励父亲单位上分过一套老公房,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平方,但是地段蛮好,交通方便,老早就准备着给儿子结婚用的。德励的父母都是普通退休人员,没有什么积蓄,孝顺的德励觉得父母给他这套小房子已经足够了,所以也没有要父母资助的想法,一心只要凭自己的能力安家。 他的工资不算低,但是前几年奶奶在世时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所以基本没有存下什么钱来,给女友买了钻戒剩下的部分,付了房子装修费,所剩无几。偏偏这时候德励的母亲病了,住院治疗要用钱。德励是个务实的人,他想自己女友也是务实的人,这种时候婚礼当然就不要办了,省下这笔钱来先给母亲治病。 他同女友商量,满心以为她会欣然同意,谁知道她当即翻了脸。 她说:别的我都可以不要,但是婚礼一定要的。否则,我不结婚! 德励傻眼了,他说: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她也急了:我就是这种人,你不要同我结婚好了!抹下戒指还给他。他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竟然下意识地接过来,她就哭着跑开了。从此断了联系。 心理SPA充电坊 仪式及其心理意义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开始有婚姻关系。唐代杜佑说:"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夏时亲迎于庭;殷时亲迎于堂;周制,限男女三年,定婚时,六礼之仪始备"。在伏羲氏时代,人们以渔猎为主,以兽皮为贵,所以在结婚时,男方向女方送两张鹿皮,也就是所谓的"俪皮之礼"。我国古代嫁娶的俪皮为礼,是婚姻礼俗的开端。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排斥繁琐的仪式,部分是因为这种仪式陷入了形式主义而让人感觉毫无生趣。例如,强迫症患者就常常出现仪式行为,这些行为帮助他们逃避内心真实的感受,减缓焦虑和恐惧,但是,他们发展出的这种仪式化的行为,只能暂时帮他们获得平静,但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内心仍然让他们无法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自如状态,最终也使他们离自己的心灵更远。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仪式就是一件消极无聊的事情。恰当的仪式,有其积极的心理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当人们的举动是出自想像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需要时,它都可以成为某种仪式。因而,仪式是一个象征,其背后的意义是我们附加或者创造出来的,恰当的仪式能帮助我们营造一种心态,升华一种情感,激励一种行为,汲取一些能量,享受一种新的境界。有效地利用"仪式"对我们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仪式也是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比如心理治疗中常用到的向过去(失败、挫折、创伤、某种行为模式乃至某个人格的方面)道别的仪式来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 对于那些公众共同遵从或者约定俗成的仪式,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其背后的意义,对于某种仪式,人们也不都具有相同的心理状态,但出于某些认识、愿望,人们仍然需要某种仪式的存在。就像本案例当事人,他似乎对婚礼这一仪式本身的意义并不看重,而他的女友则哪怕很简单也需要一个仪式,或者说,当事人本人似乎认为婚礼就是一次花费很高的铺张之举,而不是一种公开地面向亲友和伴侣做出人生承诺的方式,而他的女友则更加重视仪式背后的情感承诺,两人之间因此而出现了分歧。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我不可能把妈妈放到第二位,把一场婚礼放到第一位—我绝对不能那样做!" "你同女朋友交往两年了,你了解她吗?" "我以为我了解她,事实证明我根本不了解她。" "你以前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以前觉得她很实在、很重感情的,蛮单纯的。现在看来,说不定是我的错觉,她本来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同别的那些物质女孩儿没有区别。" "你说‘说不定’,也就是说,对此你并不十分肯定?" "我妈妈病得那么重,她还非要办华而不实的婚礼,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具有稳定性的,某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与一贯性格不相符合的行为,一定要探究是否存在特别的原因。我建议德励先把自己的愤怒、失望、伤心放在一边,假设自己是他的女友,坚持要一个婚礼会是出于什么原因? 除了虚荣,德励还是想不到别的。不过他现在冷静了下来,愿意去寻找我认为一定会存在的原因,不管是什么,下次我们来讨论。 女友不愿意同德励讲,但是可以同我谈,所以一起来了。 看得出,她还在生他的气。 为什么一定要有婚礼?因为那是结婚的仪式,是两个人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彼此承诺爱情的仪式。 "你要的是承诺爱情的仪式,至于这个仪式怎么办、花多少钱去办,有要求吗?" "没有。我就是气他这个。我又不是要一个多么排场豪华的婚礼,问也不问,就说‘没想到你是这种人’。我们好了两年,他还不知道我是哪种人,还这么怀疑我!" 德励在与女朋友商量之前,是怀着复杂的心情的:对不能举行像别人一样的婚礼,其实他自己有着潜意识的失落感、以及对女友的愧疚,这些情绪投射到女友身上,很容易使他产生"女友非要豪华婚礼不可"的主观印象。 消除了误会,他们俩四目相对地讨论怎么办一个神圣而有意义的"仪式",我完全成了旁观者。 心理学基本概念 仪式:通常是由多人参加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通常遵照某种的约定俗成的顺序或特定的行为规范,它通常具有特定的纪念或其它社会心理意义。有些心理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仪式化的行为,但这里的仪式化行为仅仅是患者个人认定的,并非约定俗成的被一定范围的人群所接纳的行为规范或活动方式。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