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众多,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遗忘了一些民族文化。我国的木偶戏产生于2000年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但也渐渐得被人遗忘。木偶戏的历史十分悠久且品种繁多,是中国曲苑的一朵奇葩。因此,我们应积极传播木偶戏文化。 【关键词】木偶戏;传播;影响力 木偶戏又被称为傀儡戏,木偶戏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唐朝,而其起源地为泉州。木偶戏曾经一度成为本地人生老病死等人生重要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意义十分重大。而就其技艺而言,木偶戏中的木偶雕刻工艺十分精湛,再加上独特的线功和精彩的演出,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一、木偶戏的舞台表演形式 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木偶的舞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1.情感表达 在木偶戏的舞台表演中,演员控制着木偶,结合着舞蹈,伴随着音乐,表达情绪和烘托出氛围。在我们的表演之中,例如,为展现种时空距离的存在,用伞的工具使用,借雨伞作障,集雨伞作桥,做出离合聚散,其中所有表演通过演员组合带伞跳舞的运动,形成队伍的改变和表达。 2.动作表达 身体姿势的表达类型,这是一种借身体姿势表现的舞蹈形式,舞蹈时动作需有曲线展现,动作不仅轻盈,还需要顺畅,高度展现了古典舞蹈的特点,例如"龙凤缘",男演员"龙哥"、女演员"凤妹"舞步,按照的是敦煌古典舞蹈的扭腰动作,体现"三个弯"特有的曲线美。 二、木偶戏在近代的传播发展过程 1.新中国成立前:传承传统,民间自发发展 1919年辛亥革命后,我国的封建社会统治灭亡,但是木偶戏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并保留了封建社会的全貌。而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侵略者的大肆屠杀与破坏,木偶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曾一度衰落。但在20世纪40年代,隨着战争的结束,木偶戏有重新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衰落,木偶戏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也变得单一。 2.改革开放前:前期鼎盛,后期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的发展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支持。各地由政府出资建立的木偶戏剧团纷纷成立。并委派文艺工作者对木偶戏的创作与编剧、导演、表演等方方面面进行指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木偶戏演员的表演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勤也得到的保障。因此,在当时,木偶表演艺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3.改革开放后:全面复苏,后面临冲击陷入停滞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对外开放的政策也使得文化方面可以更加活跃。在这一时期,木偶戏的发展又进入了黄金鼎盛时期。改革开放后,政府成立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木偶戏的发展还伴随科研技术和研究活动的进步。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并且在舞台、音响、造型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以《阿凡提》为例,该木偶戏突破了传统木偶戏的形式,采用贴片更换口型眼睛的方式使得人物表情的变化更加丰富。同时使得人物形象更具备夸张性和民族性,剧情设计也更有喜剧感。充分表现出了木偶电影的特殊属性。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文化对木偶戏的冲击也变得十分有力。日本动画、美国电影、日本游戏机等休闲娱乐产品的发展使得木偶戏的优势消失不见。并且,由于这些娱乐产品的发展迅速且制作精良。在这些硬派的技术优势打击下,国产木偶剧很快失去了少年和青年这两大观众群体,只能向低龄化观众方向发展。同时,我国木偶剧的发展出现了专业人才断代问题,发展陷入迷茫和停滞。 三、木偶戏传播的过程 1.传播者 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就木偶戏来说则是木偶的传承人与传承单位。其传播者则主要是木偶剧团和其他民间木偶艺术团,而传承人则是剧团中的艺人。但是就目前来看,愿意传承这门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就针对此现象指出"木偶、皮影戏要达到登台演出的水平,需要至少五年的随团学习,现在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了。"练功苦、条件差、收入低、学历低是现在木偶戏从业人员面临的现状。"因此,就传承人来说,在木偶戏的传播过程中应积极传播,并将其不断发展下去。 2.受众 受众指的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和受作用人,在这个语境下也就是指观众。提线木偶戏曾经是广大市民十分喜爱的文娱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丰富、精神文化的多元以及审美趣味的变化,观赏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在深度访谈中发现,很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都未曾观看过提线木偶戏的"嘉礼"仪式表演,所以提线木偶戏的受众主体还是老一辈的人或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青少年、儿童及一般普通人相对较少。 因此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加强木偶戏的传播,争取将其发展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 3.讯息 讯息指的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互动的介质,即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内容。一方面是传统剧目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创排富有时代感的新剧目,这个创排包括表演剧目的创新和表演形式上的创新。早期表演剧目以传统戏为主,之后改编的喜剧《钦差大臣》和悲剧《赵氏孤儿》,都获得了良好的受众满意度。事实上,木偶戏能达成许多人戏无法企及的夸张效果,适合表演喜剧、悲剧等情绪激烈的戏,但是创排一个新剧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策划、编排、创新、包装和推广。 4.媒介 媒介指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播渠道,即传播平台。木偶戏在早期一直受到群众的喜爱,从早期的嘉礼表演到全国巡演,到台湾专场演出再到全世界巡演,都是在戏台上进行表演。再之后电子信息化时代,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来欣赏提线木偶戏的媒体化表演。但是,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受众返璞归真,重新垂青剧场原生态的现场表演,所幸如今木偶剧团已经开放,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每周五周六晚八点都有提线木偶戏的专场表演;其他一些艺术团体也有小范围的提线木偶戏现场表演(如锦绣庄民间艺术园)。 5.反馈 指的是受众收到讯息后的反应,即受众的满意度。葡萄牙第八届里斯本国际木偶及动漫艺术节上,众媒体评论,提线木偶戏的表演令人匪夷所思、令人震撼、令人感动。国内的反馈更是多次提到"超诸百戏"、"中国一绝",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说:"提线木偶戏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希望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但在历史上,提线木偶戏也有被禁的时候,朱熹劝谕榜文中严令"不得装弄傀儡",赵怔《家范》也禁令"不得提傀儡娱宾"。 四、小结 木偶戏正是木偶艺人的双手和丰富的生活经历,赐予木偶以知觉、生命和情感,把无知觉无情感的木偶演活有了情感,让无生命的木偶有了灵魂,这也许就是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精魂与魅力所在。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戏在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基础上,也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与建设,才能更好地提升提线木偶戏的传播影响力。此外,放眼于全国,面向全世界,同时当好与台湾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扩大自己的国际国内传播影响力木偶戏应该如何改进和创新其传播影响力,以达成持续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立元.泉州木偶剧团创排首部偶坛悲剧[N].中国文化报,2013-7-26(2). [2]黄文君.从口传到文传——泉州傀儡戏 < 基本线规 > 成书的文化意义[N].中国文化报,2013-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