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针对该省普通高中线上教学发布十条建议。其中提到,学校每天最多安排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左右;切忌把责任都推给家长,不建议要求学生上传"学习时照片",要信任学生。此举回应了近期浙江中小学线上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上传学习照片"的怪象。 在无法确保每位学生自律的情况下,通过"上传学习照片"的方式监督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这种学习监督模式是线下教育中常常使用的,其将学生放置在过低的位置,放弃了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自觉。走偏的"线上教育"照搬了这种错误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模式的弊端凸显。笔者认为线上教育要纠偏,必须重塑教育关系。 第一,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教育的目的是明确每天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如何预习、学习及复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动程度。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教育,这一点都应是贯彻始终的。线上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教育监督力量减弱,更加强调线下教育所忽略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因而,学生有短期的不适应实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放平心态,意志坚定,习惯主动学习,而非一味靠着教师、家长的监督作用下被动学习,这段困难期只会是教育模式调整的阵痛期。 第二,对于教师而言,线上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视频直播课,大多教师全程讲述新课内容、复习旧课知识,学生只是知识被动接收者,缺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视频课之外,学生全靠自律完成作业,缺少教师的引导。因而不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将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吸收知识点,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第三,对于家长而言,线上教育需要更为紧密的家校关系。线上直播课多数在家中进行,家长便于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及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模式,而非仅由教师制定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教育的方式必须适合于个人,家长的积极参与一定程度有助于缓解教师的困境。 随着线上教育的开展,暴露出以往教育模式的弊端。线上授课的方式首次全国大范围地推广、应用,难免会走弯路,只要重新厘清教育关系,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探究,线上教育模式必定能够推而广之,并在将来与线下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