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戚继光晚年有多惨接连遭贬最后病死家乡


  就算不喜欢历史的朋友,也不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陌生。戚继光南平倭寇,北御蒙古,一生战功显赫。不过戚继光晚年却接连遭到弹劾,最后病死在家乡,这样一位对明朝有着卓越贡献的将领,为何最后下场如此凄惨呢?张居正病逝后,张希皋多次弹劾戚继光,导致戚继光被罢免,实属无奈。当然,这也跟当时明朝奉行的准则有关,戚继光的陨落让人唏嘘不已,同朝不少武将也有经历过不公待遇。
  抗倭英雄戚继光
  塞北马蹄,沿海鱼跃,浩浩汤汤五千年齿轮泥泞,见证了多少文人武士,把保卫祖国的信仰注入灵魂,誓死不屈?我们儿时听祖辈谈起的"南击倭寇,北虏寇边",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明朝军事家。我们熟知戚继光,多是因为他了不起的抗击倭寇事件。
  倭寇,即指在14世纪初,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无耻走私和杀伤抢夺沿海渔民的日本海盗。他们长时间骚扰中国近海百姓,扰乱稳定。1546年,年少意气风发的18岁少年戚继光,在山东遭遇倭寇掠夺时,便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志。在之后几十年的征战生涯中,戚继光一直牢记此誓言。
  岑港之战中,为了能更好抵御来犯的倭寇,戚继光亲自编练了三千精锐部队,制定鸳鸯阵,配备当时先进的"热兵器",威震四海。嘉靖四十年,倭寇进犯福建,而后有余孽在东营澳,几乎都被戚继光带领的部下杀光。兴化之战,更是在我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戚继光带领援军,在海上杀出一条血路,斩首倭寇千余名,大杀敌军气焰。
  戚继光海上抗倭最后一站留在了仙游,一个颇具民间艺术的沿海小镇。在那里,戚继光和俞大遒等带领军队,剿灭了那时期有名的海盗吴平势力,使其最终败走。终于,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平息了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造福一方百姓。至今,闽南一带戏曲中,仍有戚继光的故事在传唱。
  北御鞑靼
  若要说戚继光为什么能被称作是"千古不朽的豪杰",还有一因,便是他保卫北疆,功不可没。
  戚继光自幼饱读诗书,通晓儒经、史典,以自己独到的见解,陈述了自己御"虏"的方略,得明穆宗赏识,担任神机营副将。
  而后招兵买马,并对其进行训练,让这些素人能够和蒙古地区剽悍的敌军抗衡。1573年,北蛮小王子联合他人进犯边关,杀伤抢掠当地百姓,戚继光得知后带兵讨伐。
  在镇守蓟门期间,戚继光建立了车步骑营。这是针对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专门建立的,为的就是更好保卫边疆,打退敌军。而金山岭长城,便是戚继光根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修筑的进一步抵御来犯鞑靼的法宝。
  按此来讲,戚继光屡建奇功,再怎么说,也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可历史却残酷地把事实剥开给我们看。戚继光的晚年生活,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也不过分。
  在镇守蓟门十六年后,一生"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的戚继光,就这样"平调"广州。戚继光在广州深受排挤,而他的弟弟也莫名其妙被免职。你以为事情这样就完了?当然不是,这只是一个凄惨开头罢了。
  明朝封建君主专制达到的高峰,令人闻风丧胆。为了躲避灾祸,戚继光只得把自己《止止堂集》大量删去,这对后人来说可谓是失去一样珍宝。1584年,"清算"终于还是落到了他的头上,挂名的职位也被免除,戚继光无奈之下只好回了蓬莱老家。
  虽然戚继光是一位"四提将印"的大将军,但也是穷得叮当,捐赠修葺了蓬莱阁后,更是落到了"野无成田,囊无宿镪,惟集书数千卷而以"的境地。
  在他归家余下的生命里,唯一陪伴戚继光的,就是那一摞摞破旧的书籍。屋夜偏逢连夜雨时,都没个落脚处,连年征战闹下的病根,也无钱可医治。最后的最后,在"鸡三号,将星陨矣"之时,戚继光的生命画下了句号。
  戚继光晚年为何如此凄惨
  追其根源,当然是他的某些行为,碰到了不该碰的东西。
  戚继光曾跟随张居正改革。要知道,张居正在改革中不知道触碰到了多少人的利益,而戚继光自己的军事改革思想也是前卫且有些冒进的。
  戚继光的一切悲剧都发生在张居正去世之后,毕竟张居正在朝中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没有哪个人嫌自己活得不够长去招惹他。而之后改革一派大势已去,领头人也去世,剩下的武将戚继光就沦为了众多大臣手下联合宰割的鱼肉。
  明朝本就是"以文制武"的朝廷,戚继光的见解不被认同实在是太正常,而且武将身份也是戚继光遭受命运不公的一个环,是无论如何也摆不掉的。
  戚继光,明朝的倭寇终结者,在北防墓碑上同样篆刻着他的名字。也许在当时看来,戚继光是动了不该动的心思,但在现在,我们站在全球历史史观下回顾他的多种举措,那都是可行且有依据的。只能说,明朝"杀掉"戚继光,是一个损失惨重的决定。
网站目录投稿: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