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德育必须先行。本文以天津市部分国家级示范校为样本,开展了工匠精神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系中作用的研究,突出工匠精神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的探索与创新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 天津模式 工匠精神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书记的讲话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基本导向和根本遵循。 目前,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产能和中低端人才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面临艰难的困境,需要借助国际合作培养引领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流工匠,以先进设备推广及其拔尖技能人才配备方式,促进地方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专业课教学与德育课教学各自发挥作用,更好融合。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成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更能满足学生就业及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有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需求和国家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天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通过对天津市部分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研究,逐步形成适合天津地区发展的中职专业教学育人模式,构建体现区域特色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天津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改革、职业技能竞赛、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使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机制基本形成。 1.创新培育制度,注重中职"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以实训实习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工匠精神"渗透和实训课程中岗位知识的传授,制定适合中职各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开发、挖掘或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实现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三者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采取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校企签订培养协议,制定并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制定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等,使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德育渗透有标准,有方法,有手段。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工匠精神的精神实质有针对性地充实到德育目标里,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体现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等方面。并与之对应完善相关课程标准,将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中职阶段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集中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强调"做中教、做中试、做中学",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3.深化工匠精神培养,构建"赛教融合,匠心共育"的课程体系 天津市职业教育正在依据产业行业发展,将职业岗位的新要求快速转化为专业发展目标,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快速转化为教学内容,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助力,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师人格魅力多方面,寻找培育点,有机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育与渗透。以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为契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教学中,学生体验成就感,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 4.将工匠精神融于评价机制中,构建中职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社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学生评价要多样化,增加学生职业素养水平的评价,引入家长、企业、社会等多方评价主体,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二是评价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模式,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情感、信念、意志、能力、行为等与工匠精神有关的要素;三是教师评价不可少,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创新、营造积极氛围和进行自我评价。 5.打造高素养师资队伍,为工匠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创新中职学校人事招聘制度,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从企业聘请名师到职业学校任教;增加专任教师在职培训;重视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分阶段、分批次到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近距离接触新科技并参与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提供技术服务;实行双导师制度,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同时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天津模式"实践成果 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与培育路径,重塑职业精神,重构职业价值取向,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与重大职责。 1.因类施策,多元协同,构建"133441"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天津模式" "133441"模式,以"基础、途径、保障、内容、效果"为主线,即"一基三融三进四保障四维度一提升":"一基"就是工匠精神培训要以校企合作为根基,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三融"就是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充分融入工匠精神的理论实践内容;"三进"就是工匠精神培育進教材、进课堂、进岗位。以理论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工匠精神读本》为抓手,开展专题教学,同时将工匠精神培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各环节,渗透到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和技能训练及技能比赛中;"四保障"就是加强"制度、师资、阵地、文化"保障措施。暨建立健全与工匠精神培育有关的制度体系,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的工匠精神培育师资团队,将校校、校企合作单位及社会实践基地,加强联系,规范指导,升级为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氛围。"四维度"就是加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的研究,暨"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一提升"就是多项举措并进,有效提升天津市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夯实校企合作基础,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学校通过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为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保驾护航。学校制定或修订教师教学、师德师风考核、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聘、制定培养工匠精神的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的工作量、成绩列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融入"工作中展现工匠精神"方面的考核条目学习,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保证展现企业优秀员工的工匠精神,引导、激励教师践行工匠精神, 3.构建"金三角"培养模式,突出"赛教融合、匠心共育" 围绕"技能大赛、教育教学、工匠精神","金三角"层层渗透工匠精神德育内涵,从备赛、参赛等环节整体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金三角"模式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同时为工匠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载体,反向推动技能大赛的整体质量,促进了工匠精神的培育,逐步将"工匠精神"种植于学生内心,渗透于技能大赛、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的作用,形成"赛教融合、培育匠心"的课程体系。 4.构建"三段式"教学体系,探索解决培育系统性的有效途径 "三段式"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 (1)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第一阶段:课前延伸,通过导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课堂探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实现方面达到优化;第三阶段:课后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升华及巩固需要通过课后来实现。优化、创新课后作业,用不同的形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课程实训"—"生产型实训"—"岗位实训"的有机结合,形成由校园到企业的转变,从简单操作到系统化操作,逐步深入工匠精神内涵的渗透,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会工匠精神的意义和重要性,最终达到深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5.编写理实一体教育读本,发挥工匠精神培育重要渠道作用 将工匠精神课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以《工匠精神读本》为抓手,根据学校实际编写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校本教材——《工匠精神读本》。将专业、职业、就业、创业教育与渗透培养"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将"大国工匠"和"身边榜样"的事迹和蕴含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宣讲和研讨,指导学生制定自己未来的"匠人修炼规划",按照"德艺双馨"标准塑造自己,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6.构建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验证工匠精神培养效果 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团结互助、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孜孜以求、追求完美和极致"等体现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从评价主体、评价模式、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几个方面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立体化、多样化探究。丰富评价形式,突出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更好地掌握工匠精神在中职专业教学中实际效果。 7.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保障工匠精神培育实效 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的工匠精神培育师资团队。 (1)改革职业学校人事招聘制度。加强对专任教师在职培训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 (2)支持从企业聘请名师到职业学校任教。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指导。 (3)建立专职教师为主体教师核心团队。重点负责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入教学的实施工作。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4)重视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分阶段、分批次到合作企业参与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提供技术服务。 四、"天津模式"特色与影响 天津中职学校着眼天津经济发展实际,从多维度需求出发,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进行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基础、途径、保障、内容、效果"为主线,构建了"133441"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天津模式,即"一基三融三进四保障四维度一提升"。天津模式坚持技能提升与素养养成协同并进、思想引领与实践锻炼双向趋同、课堂教育与课外培养同向同行,实现工匠精神"四融入",即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技能比赛、融入典型示范、融入长效机制;创新教育策略,开拓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形成了中职电商等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既强化技能提升,更注重职业态度、价值观念、奉献意识的培养,探索搭建了"课程培育"的有效载体,实现了"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创新。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匠心匠行"、创新意识较浓的新型教师群体。天津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天津市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丰富了天津市职业教育的新内涵。 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天津实践",从理论上提供依据,从操作上提供方法,丰富了天津市职业教育的新内涵,对中职学校专业德育教育的融入有重要的推进意义。提高了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在相关专业各类课程中的渗透,突出了"匠人匠心"的育人理念,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天津乃至更多地区的中职专业教学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本思路和参照模式,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赛尔江,叶尔苏力坦.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養和"工匠精神"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10). [2]郑群.中职通信专业实训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5). [3]武春玲,童世华,何欢等.高职"产学制、项目制、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 [4]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5] 潘愉乐.工匠精神与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