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过一位名师讲的绘本指导课,整整70分钟,从封面到正文,从画面到文字,从人物到色调,从内容到主旨,对怎么读、如何体会等都进行了引导,可谓林林总总,不厌其烦。尽管这是位名师,但他如此教学生读绘本,我也不敢苟同。这样"牵着"学生读,把读书复杂化,会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上读书指导课,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教学生读书方法,三是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如此细化的指导,激发兴趣谈不上,充其量就是教给学生些许读书方法,也很难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有规可循的。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要教给学生,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注意积累语言,要学会做批注,要注意写法迁移,等等。但更多具体、实用的读书方法,需学生自己去寻找、总结。很多时候,读书方法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读者在读书实践中悟道的。读书百法,因人而异,陶渊明用"不求甚解法",朱熹用"循序渐进法",夏衍用"构想对比法"……随着年级的增高、读书量的增加,学生自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特级教师黄玉峰认为,语文教学中"掰开揉碎"式的分析阅读好比不健康的的饮食方式,"一大桌香喷喷的饭菜摆在前面,硬是不让吃,非要折腾半天,用‘科学工艺’提出几种维生素营养液才能入口,这无异于人为破坏了自然、均衡的饮食结构。‘喂食者’累得精疲力竭,‘吃食者’营养不良"。正因如此,他在教学中采用"放羊式"的阅读方法。他认为,只要把羊赶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放养的羊会比关在羊圈里精心喂养的羊长得更健壮。他鼓励学生读原著,不必过多指导。特级教师高子阳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读书方法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一页看完看第二页,第二页看完看第三页…… 指导学生读书,精要点拨可以有,但让学生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才是硬道理。要给学生留出自读自悟、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学生跟文本对话,沉下心来享受读书的快乐时光。语文教学正在极力扭转"繁琐分析"的现象,读书课也要谨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切莫过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