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摄影对我来说属于"半路出家"、"不务正业",本职工作和摄影没有半毛钱关系。虽说搞了十年新闻工作,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上千篇,抱回获奖证书数十本,但那些都是方块字,不是摄影作品。 以前我也曾经喜欢过摄影,那是读初中的时候,镇上一个叫"文子"的退伍兵,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摄影技术,回家开了个照相馆。没事的时候,我就跑去凑热闹看稀奇。文子见我对照相有浓厚的兴趣,就手把手教我怎么在暗室冲洗胶卷。看到胶卷在药水的作用下神奇显影,我常常兴奋不已。 后来我投笔从戎,加入了绿色方阵。新兵训练刚一月,我们就接到上云南参加老山防御作战的命令。从四川坐着闷罐车到昆明,又从昆明坐卡车到文山。战前训练三个月后,正式上到血与火的战场。我们驻守的天保农场过去曾经是两国的商品交易地,滔滔的盘龙江水见证了当年的繁华。而今,墙壁上布满了弹孔,满山的橡胶林伤痕累累,有的折断了头,有的被炮火烧得焦黑,战争使往日宁静的农场变成了废墟。在战场上的每一天,战士们都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连队四名战友不幸踩到地雷,新兵佟井来的左腿当场被炸飞,看到战友悲壮的那一幕场面,我萌生了买相机的念头,一定要把战友们真实的战斗情景记录下来,让历史告诉未来,和平是多么珍贵。 连队每天都有生活车到麻栗坡县城买菜,我委托给养员买了一部"海鸥牌"相机。相机买到了,我却不会摆弄,什么焦距、光圈、速度……完全没有概念。连队回撤的时候,在文山车站,军长陈世俊来为大家送行,连队安排我为大家拍照留念。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领导,我心里直打鼓,拿着相机稀里糊涂胡乱咔嚓一气。回到驻地,连长让我到照相馆把胶卷冲洗并装裱起来挂在荣誉室里,让大家参观。军长接见大家,多体面荣耀的事呀。可是,我兴冲冲而去,却垂头丧气而回。原来,我当时过度紧张,拍照时,竟然镜头盖都忘记取了。我肠子都悔青了,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这个无法弥补的失误让我懊悔一生,终身难忘。当我后来有幸同已经成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陈世俊将军一起开会时,我借机向首长说了这件事,听得首长哈哈大笑。 拍照是生活的真实记录,抓住了就成为历史成为永恒,抓不住就像奔腾的江水一样,永远不会再来。 刚从基层连队调到旅宣传科当报道员的时候,领导本来是安排我搞摄像的。那时旅里刚配发了一台摄像机,正在物色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很多人都想去,但摄像要求高,不但要会摄像,还得要有极强的文字功夫。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我却放弃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担心又出"没取镜头盖"之类的洋相。加上报道组长陈明(转业后任绵阳税务局纪检组长)给我说,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走遍天下,摄影离开了机器就玩不转。于是我一门心思舞文弄墨,这一搞就是大半生。从基层连队调到军区机关,从边防一线调到繁华都市,靠的就是一支笔。 如今,资格老了,工作也没有那么繁忙,我又想起了多年前的老朋友——相机。原来在脑海深处,依然有一个摄影梦。相机一直在那里放着,不曾离去,一直等着我去"再续前缘,重温旧情。" 重拾相机,我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如今的相机种类繁多,长枪短炮,多不胜数,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当初相机用的是胶卷,好坏要冲洗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张卡就能解决问题,拍得好与坏马上就可视屏里查看,感觉不好的照片也可以删掉重新再拍。当初照片没那么多讲究,不需要在电脑中处理。而现在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数码代替了胶卷,各种后期软件层出不穷,各种应用效果都可以通过后期软件加以实现。白天可以变黑夜,徐娘可以P佳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不会后期,或者后期技术拿不出手,都羞于说自己会摄影。 怎么办呢?那就从头再学起呗。当兵的人,死都不怕,还怕学不会PS?我把所有的成就全部归零,一头扎进摄影知识海洋中去,一口气买来了《PHOTOSHOP完全自学教程》、《数码后期高手之路》、《一定要学的人像后期技法》、《解密唯美人像摄影》、《数码后期人像精修》、《古风人像摄影技巧》等等书籍,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学起,逐渐掌握了摄影的拍摄技巧、人像的构图、软件操作及后期润饰等等,从点到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同时还在北京、西安、上海跟著名摄影大师学习人像实战和后期技术。 我很赞同一句话:再好的镜头都不如"人头"。能用镜头捕捉到生动美好的画面,是需要用心去思考拍摄完成的,否则你永远都只是器材党。"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每一次拍摄,我都很用心,从拍摄的主题,画面的构图,故事情节设置,都要先写好文案策划,仔细推敲,尽量拍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避免自己准备不充分而留下遗憾。每一次拍摄我都当成新的开始,不断总结得失,及时修正不足。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他的照片变得有点意思了,得到了业界同仁及模特的认可欣赏,面对赞扬和鼓励,我的头脑很清醒,一定努力让自己的作品不但要好看,还要更有"味道"。 囿于工作的限制,我不能出远门去拍风景,只能在人像上下功夫。很多人都不愿意拍人像,觉得后期麻烦,还有一个原因,模特是最严厉的考官。大家一起拍了模特,如果模特对你的照片不满意——老脸没处放啊。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几次,知耻而后勇,笨鸟就先飞。不断总结怎么构图,怎么用光,怎么营造影调,把这些拦路虎一个个拿下,照片也渐渐有了点"味道",模特也开始主动约我了。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行稳致远,我不断用镜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两年,一条道路在他面前由模糊而逐渐清晰,那就是用镜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根基。我通过研究发现,古装和旗袍承载着中华服饰的独特审美,既有历朝历代的文化元素,又有大胆创新,聚千年文化之大成,散发着旷古幽远的文化清香。把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我深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与众不同才是独特的。我把着眼点瞄准在民族文化上,对古装与旗袍,以及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尤其感兴趣。我坚持用镜头讲中国故事,希望能够带动一大批摄影爱好者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更多的中国人充满文化自信,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辉煌。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干,永远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踏踏实实去努力,认认真真去落实,梦想的阳光才能照进现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机遇总是垂青勇于攀登的人,近年来,我一步一个脚印,在摄影上不断进取,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作品相继在《解放军报》、《战旗报》、《兵器知识》、今日头条等媒体刊登发表。面对越来越多的点赞,我没有陶醉,更没有忘乎所以。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如果浅尝辄止,得意忘形,必定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只有淡泊名利,砥砺前行,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为此,我又有了新的目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用辛弃疾这句词来作结尾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摄影,我一直在路上,期待着不断为大家奉献更多的视觉大餐,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中国摄影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11月初稿,2020年3月1日改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