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实践课程脱虚向实需三方发力


  寒假将至,各地高校纷纷着手开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务虚不务实、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时有发生。(12月26日人民日报)
  高校应该如何开展实践课,并没有统一规定,都是高校基于专业课程考虑自行安排的。原则上,学生要服从学校的实践课程安排,但是,当学校安排的实践课不能满足学生的期待时,实践课又该何去何从?
  实践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要一环。学校应该探索更合理的方案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课,灵活安排实践课的内容。
  首先,学校应将指导和组织学生实践课的权限下放到各专业院系。学生的专业各具特点,一刀切地安排固定的实践课内容,难免会出现专业知识浪费、学非所用的局面。学生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好,这是专业院系最能清楚回答的问题。将专业院系定位为学生实践课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必然会大大减少"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和学校在实践课内容选择问题上的矛盾。
  其次,各专业院系应加大产学研的融合,丰富实践课程的选项。各专业院系应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与相应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拓宽学生实践课的渠道,为学生提供提升技能、锻炼能力、服务就业的学习场所。另外,各专业院系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及时全面地向学生宣传实践课的选择原则和范围,征询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要为学生自主选择实践课内容创造必要的思想和物质条件。
  最后,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实践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开展实践课课程。当前,大学生毕业后以自主择业和灵活就业为主,实践课程无疑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特性,以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明确实践课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不逃避,不敷衍,为毕业以后走进社会开好头、起好步。
  扎实推进大学生实践课程,离不开院校的专业引领,也不可割裂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唯有增进三方的交流和探讨,寻求"最大公约数",实践课程才能"脱虚向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网站目录投稿: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