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地探索解决的方法。应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规划、决策、评价等职能,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真正融合,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制度和流程,利用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本文就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学校的国有资产包括了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計量的全部经济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还涵盖货币资金、存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等资产范围。对于货币类资产的管理职能基本集中于学校的财务部门,而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则往往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并且由学校的各级部门占有使用。具体来说,学校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主要由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统一的归口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资产登记管理,再由各级使用部门下设的兼职资产管理员对各部门实际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包干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的购置、报废、调拨等进行账务处理。 二、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占有轻效益。当前,仍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中,在实物资产管理上,一般采取谁使用、谁管理的方式,如将教学实验设备划归院系具体管理和使用。由于本位主义的存在,具有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的院系一般都不愿意让其他院系共同使用,而学校又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予以协调,使得学校对该资产的调配权大打折扣,资产不能共享,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资产闲置与资产短缺现象并存,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2、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学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学校各院系是直属部门,属于二级财务管理单位,在设备使用和经费预算上相对独立,对资产拥有无偿使用权。为方便支配使用,各院系的设备基本都是齐全配置,有的设备购进后使用率相对较低,从学校大层面来看,存在资产重复购置。个别教师以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认为是个人名义争取而来,据为私有或者仅限于小团队使用,也会导致资产利用率低。 3、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资产总额迅猛增长,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相对有限,管理相对薄弱,多数学校呈现多地办学情形,除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进行的资产清查外,没有很好地坚持校内自主性地常态化核查,清查工作不到位,对家底不清,对全校资产使用状况更掌握不够。如各使用部门实际资产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账目不符:资产使用管理人员早已不是实际的资产使用人;资产存放地点变更;资产损坏后自行处置未进行消账等导致有账无物;工作人员调动后物随人走等等现象常见。 4、管理意识淡薄,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学校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性资金,在使用中不计提折旧、不计算盈亏,是管理意识不强的客观原因,资产管理工作相比于学校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没能引起各级领导足够的重视,对于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尤其是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多数只是完成资产登记员职责,对资产管理的政策不熟,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于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多处于应付完成状态。 三、增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学校除了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明确管理职责等方面工作之外,还应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使资产的配置、购建、使用、变动、处置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学校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首先,对资产的 数量、价值、存放地点等进行盘点,实现国有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从而掌握资产的存量情况;其次,对资产使用及使用效率进行评价,掌握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资产的维护维修状况;再次,对资产使用年限进行核查,掌握现有资产的新旧程度。 2、遵循原则,严格标准。各学校在增量资产配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对学校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以及人员配置等基本办学条件所确定的一系列指标体系标准,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各项资产。对于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从实际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3、创新手段,管理信息化。 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初始信息,建立学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管理模式全面改革,通过校园网络实施业务管理活动,实现信息共享,方便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推进资产管理手段创新,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根据学校与财政部门对资产分类的不同,在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两者的差异,使两者在数据统计上能实现信息化管理上的对接与互换,用一套软件,既能管理物质属性完成不同的十六大类资产,又能支持六大类资产的分类,便于各学校分别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统计、汇总上报各相关数据,实现对学校国有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出口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 4、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除财政部制度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之外,各学校应结合自身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包括国有资产审批制度、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奖惩制度、赔偿制度以及资产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资产配置标准及相关制度。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否则,所制定的制度形同虚设,起不了作用,达不到效果。因此,在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上,必须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剂、处置过程的审批,按审批权限逐级审批,以明确责任;资产购建必须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 还必须强化监督,对资产采购、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督;对那些疏于资产管理,造成资产损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与处分,包括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学校国有资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障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波, 彭国梁. 论学校中的精细化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 2010(20):44-44. [2] 刘莉, 樊庆文, 徐明.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 财务与金融, 2013(1):61-63. [3] 张宇红.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4):26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