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真减负不意味恢复学生在校时长


  现在舆论中有太多的声音在指责家长给孩子"加负"是"不理性"的,对此,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捷认为,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根源在于校外培训。真"减负",就应恢复学生在校时长。(12月26日澎湃新闻)
  对于时下的中国教育而言,减负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力减负,但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是"越减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进程。事实上,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甩包袱式的不作为、家庭教育的缺位及社会教育的乱为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唯分数""唯学历""唯文凭"的社会选才用人机制,使得应试教育观念盛行,一些地方中小学教育乱相环生。
  只破不立的减负让学生课业负担更重了,五花八门的校外培训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但因此就认为"真减负在于恢复学生在校时长"也有失偏颇。
  教育部2017年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延长了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长,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没有从根本解决学生校外补习和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如果仅仅只是恢复过去的学校教育模式,必然会造成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耗低效,既不利于解决减负问题,也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百害而无一利。减负的治本之策不能走"回头路",而要通过深化改革,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发力。
  一是改革社会选才用人制度,根除应试教育观念。破除现行"唯学历""唯文凭"的选才用人制度,探索建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唯能是用的选才用人机制,从冷冰冰的文凭评价、学历评价转为对人的素质评价,促进学校、家长和社会摒弃应试教育观念,发展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难题。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外补习往往是校内课堂教学低效造成的,所以减负关键在于校内课堂必须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精准教学和高效课堂改革,避免知识缺陷积累,畅通中小学减负的主渠道。
  三是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营造泛在学习的终身教育环境。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挥信息技术助教助学的优势,注重融合创新,积极推进个性化泛在学习,营造"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终身教育环境,利用"人人通"平台优化课后服务机制,从而达到真减负的目的。
网站目录投稿: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