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引进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主要的人才需求为产品设计研发人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搖篮,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技工院校需要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能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人才。本文针对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生源不足,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等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从学校办学理念和企业需求出发,探索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现状分析 1.招生难 一方面,本科院校大力扩招、"高中热"再加上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导致技工院校招生困难。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学生在校进行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后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内容也基本上是一些重复、机械的工作,这些单调的工作让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也失去了家长的认同感,就业难导致招生难。 2.校企合作难 为了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很多技工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事与愿违,很多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商业机密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愿和学校合作,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深度不够。 3.教学质量提高难 技工院校的教师多是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不清楚企业的生产流程,更不了解企业对电工技术人员的具体岗位要求,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和企业要求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很难达到企业标准,培养的毕业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二、学校要树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学校要多方面深入调研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职业要求,认真分析典型工作岗位职责,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技工院校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开门办学,努力提高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层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召开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座谈会,共同修订课程内容,明确岗位能力,共同建设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就业环节,增强职业技能,为企业培养直接上岗就业的毕业生。共同建设师资队伍,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水平,从而树立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和课程对接职业的教学理念。技工院校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将电气自动化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增强技能培训的影响力,消除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企业用人标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1.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要科学地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目标,就必须让中职一线专业教师深入到在电气控制自动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晋升经历及晋升年限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这样能够有效衡量学生文化基础、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同时还可以明确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从而确立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2.确立对学生培养的能力标准 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企业调研,认真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当今企业除了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文明生产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同时还要求学生遇到挫折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等情感能力。因此,技工院校要以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力为核心,同时穿插素质培养。针对电气技术工人的专业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素养需求为原则合理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完善教学计划,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产学结合,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企业生产技术,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社会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