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有历史原型吗历史上李林甫是个什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反派还不少,除了威胁长安存亡的狼卫之外,还有朝廷上的一些官员,比如林九郎,处处都在为难靖安司。这个林九郎的历史原型就是唐玄宗时期的李林甫。在剧中,林九郎是一个仗着自己深受皇帝宠爱和信任,就处处刁难他人的人,那么历史上的李林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和林九郎是一样的吗?
  " 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够混到有一个专门成语形容的人,基本上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号的人,今天要讲的这一位就是这样,他就有一个专属的成语——‘口蜜腹剑’,此人就是李林甫。"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自上线以来,好评如潮,豆瓣评分至笔者发稿起还是8.6分的高分。在马伯庸先生的原著小说中,所有角色名字都是历史中实有其人的。但是在剧中,为了过审,将所有人名都做了一定改动。
  剧中,有一位大反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权倾朝野的右相——林九郎。这位右相在剧中,专跟太子和靖安司过不去,处心积虑要干掉太子。这位右相,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玄宗朝鼎鼎大名的奸相——李林甫。
  今天话题,让我们来聊聊历史上的李林甫。
  李林甫其实也是宗室子弟,他是唐高祖堂兄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千牛直长(就是一个宫廷侍卫)。他的舅舅想帮他跑跑官,就拐弯抹角求到当时的宰相源乾曜门下。
  李林甫想要当司门郎中(是尚书省刑部下属的一个负责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下面的什么司司长),源乾曜当时就说:"当郎官得有才学,哥奴你哪是郎中的材料?(郞官应得才望,哥奴岂郎中才邪?)"这里的"哥奴"是李林甫的小名。
  不过虽然话是这么说,源乾曜还是帮忙给找了个谕德的官,这是为太子教授品德的官,从品级上来说比司门郎中还高半级,当然实权上差点了就。后来李林甫还是做到了国子监司业,类似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
  对于一个渴望荣华富贵的人来说,机会永远都是不缺乏的。李林甫很快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那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玄宗的宠妃,她所生的儿子寿王、盛王也都很得圣宠。但是,玄宗当时是有太子的,武惠妃为了自己的儿子,一心想把太子弄下去。于是,李林甫给武惠妃递了话,愿意帮助寿王做太子。从此武惠妃开始帮助李林甫了。在武惠妃的暗中帮忙下,李林甫很快就坐火箭升官了,先后做了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离宰相之位仅仅一步之遥了。
  当时太子是玄宗次子李瑛,他和鄂王李瑶、光王李据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在武惠妃所生的寿王和盛王屡受盛宠之时,太子和鄂王、光王经常聚在一起抒发一下心中郁闷。这种事情,往往隔墙有耳,武惠妃就跑到玄宗面前哭诉太子和二王结党对自己不利,而且还对玄宗心存怨怼。玄宗一闻此言当时就要废太子,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力谏才作罢。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武惠妃又想出了一招毒计,让人找太子和二王说:"宫中有贼,快来帮忙抓贼!"太子和二王一听有贼那还了得,当时就带着兵器入宫了。也怪他仨政治经验欠缺,宫里有贼自然有宫里的禁军处理,何劳他们几个出头啊,出头就出头,带着兵器入宫这可就性质不一样了。同时武惠妃告诉玄宗:"太子和二王要谋反,他们都带着兵器进宫了!"玄宗开始还不信,后来派人一看果然带着兵器,玄宗大怒,召集宰相谋议处理决定。张九龄还是力保太子和二王,希望玄宗能够慎重。《旧唐书》载,"玄宗不悦。"
  这个时候,李林甫偷偷对太监说了对玄宗最为关键的一句话:"自己家的事情何必跟外人商量!(家事何须谋及于人)"
  玄宗最终听了李林甫的话,废除了太子和二王,贬为庶人,很快又下令缢死太子和二王,造成了玄宗朝最让人震惊的冤案。一次处死了玄宗的三个儿子!《旧唐书》载:"闻者冤之。"
  同时,李林甫利用张九龄和玄宗之间的矛盾,一味顺着玄宗说好话,终于让玄宗下定决心贬斥了张九龄,提拔李林甫为宰相。从此,李林甫一举上位,开始了自己长达十九年的宰相生涯。
  有趣的是,当李林甫和武惠妃成功的干掉太子以后,大家都认为武惠妃之子寿王应该要上位太子了,李林甫也多次跟玄宗说应该立寿王为太子,可是玄宗却意外的选择了之前从未进入决赛圈的忠王(就是后来的肃宗李亨)。由此可见,玄宗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一样糊涂,而是非常精于权术,武惠妃和李林甫此次明显是让人当枪使了。武惠妃自此后常常梦到前太子和二王的冤魂来索命,恐怖成疾,没多久就死了。
  废了这么大劲,却给他人做了嫁衣,李林甫看着新太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在他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给太子找麻烦成了主要的工作,最终逼得太子离婚两次,几次都处在被废的边缘。所以在剧中,右相跟太子这么不对付,也是合乎史实的。
  李林甫其实并不是一个文化很高的人,这一点《旧唐书》、《新唐书》都有提及,《旧唐书》说他:"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新唐书》里面也说:"林甫无学术,发言鄙陋,闻者窃笑。"在国家正史里能留下这样的评价,可见李林甫确实是比较文化不高了。
  在《旧唐书》里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太常少卿姜度有一次家里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可是个大喜事。这姜度是李林甫的舅舅的儿子,所以李林甫要手书一封帖子,送给姜度庆贺他添人进口的喜事。结果他给写了个:"闻有弄獐之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古人把别人家里生儿子称为"弄璋之喜",这是出自诗经里的句子,璋是一种玉器,意思是恭贺人家家里添了一块美玉一样的宝贝。李林甫给人写了个"弄獐"意思就不对了,这个"獐"是一种动物,一种鹿,人家添了个男孩你说人家生了个动物?当时诸位宾客看了这个帖子都在努力的憋着笑。(客视之掩口)
  更有意思的是,李林甫已经这么没文化了,他还瞧不上杨国忠,可见杨国忠水平得有多低了。这玄宗的宰相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了。
  那么,不学无术的李林甫是如何做十九年的宰相的呢?这就要说到他的"夺命三招"了,第一招,闭塞言路;第二招,口蜜腹剑;第三招,栽赃陷害。
  首先是第一招,闭塞言路。
  要应用好这一招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要有不想听话的领导,第二要有听话的下属。
  李林甫当了宰相以后,发现第一个条件简直已经是为他准备好了。玄宗到了李林甫当宰相的时候,执掌国政已经近三十年,对于治国理政上面已经出现了懈怠的心理,心里已经无比向往歌舞享乐的快活日子了。开元年间各位宰相都不让他这样做,搞得他很烦,直到李林甫出现,玄宗才发现自己真正的人生追求。于是干脆把国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股脑都甩给了李林甫,自己则干脆躲进深宫,寻找真爱去了。(上在位多载,倦于万机,恒以大臣接对拘检,难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绝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衽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
  第一个条件满足了,第二个条件也就很好满足了。李林甫把谏官们集合起来开会说:"现在有圣明的皇帝在上,大家顺应天子都不够,有什么可以议论的?诸君可曾见过仪仗的马吗?整天不出声,则可以吃三品的豆子,一旦叫唤,马上开除了,后面就算后悔了,还能继续吃好豆子吗?(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于是群臣都再也不向皇帝进谏了,《新唐书》载:"由是谏争路绝。"
  当时李林甫在朝中基本上达到了说一不二的程度,有时候皇上不上朝的时候,各个官员都跑到李林甫家里,整个宰相办公室都基本没人,当时的左相陈希烈虽然在办公室坐着,却没有人找他。(群司要官悉走其门,台省为空,左相陈希烈虽坐府,卒无人入谒。)
  接下来是第二招,口蜜腹剑。
  历史记载,李林甫是个非常有城府的人,《新唐书》说他:"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面柔令,初若可亲,既崖阱深阻,卒不可得也。"李林甫与人交往,往往都是带着扑面而来的春风,让人感觉和蔼可亲,但是最后当他出手陷害你的时候,你才发现他的可怕。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资治通鉴》说他为人城府很深,但凡被皇上看中的人才,他都主动去交结,等到地位快要接近他的时候,就想办法除掉他。(林甫城府深密, 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谄人, 而阴中伤之, 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 始则亲结之, 及位势稍逼, 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 无能逃于其术者。)这一点在兵部侍郎卢绚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长安十二时辰》李林甫:不学无术却做宰相十九年?人称口蜜腹剑
  有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前观看歌舞,完事以后突然看到了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离去,玄宗觉得卢绚风姿卓然,就称赞了几句。李林甫发现了,第二天就找到卢绚之子说:"你父亲素来颇有名望,皇上有意任命他到偏远的地方去,你要是不想去的话,要不就跟皇帝告老还乡?(尊府素望,上欲任以交、广,若惮行,且当请老。)"卢绚一听就害怕了,于是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议,告老还乡,于是被任命到了华州刺史,最终还是仕途也基本上没啥大进展了。
  当时一旦玄宗看上哪个人才了,李林甫马上使各种手段让玄宗贬斥了这人,这样,李林甫在朝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无人能敌。
  接下来是第三招:栽赃陷害。
  据说他家里有一个如同月牙一样造型的屋子,叫做月堂,每次他想要栽赃哪位大臣,就跑到这所房子里,琢磨看看用什么招能够把这人给陷害了。一旦脸上乐呵呵出来了,那就是这位大臣要倒霉了。《新唐书》说:"若喜而出,则其家碎矣。"
  如果只是上面这些,李林甫充其量也不过是普通的奸臣而已,谈不上祸国殃民。但是他给唐玄宗提的一个建议,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从此使大唐走向了衰落的深渊。
  唐朝的边防军队,虽然有过一些胡人将领,但是重兵军权从来都是掌握在汉人手里。而李林甫为了防止这些边防大将功成后入朝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向玄宗建议,由胡人担任边帅,说胡人比较质朴,不像汉人心眼多,好控制,玄宗一听有道理啊,由此地方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皆集中于胡人手中。安禄山一身任三个节度使( 相当于现在各大军区的司令员) , 重兵在握, 还把他管辖的所有将领都换成胡人, 势力倾复天下, 虎视唐朝江山。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安史之乱,把大唐盛世打落尘埃,从此繁华绚烂的大唐一去不复返,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玄宗自己也付出了失去真爱的代价。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在晚年终于遇到了他终极的对手,关键是这个对手比李林甫更狠,更加没有文化,更加没有底线,李林甫在一生的争斗之后,第一次感到了无力。
  这位对手,就是杨国忠。
  最开始,李林甫根本看不上杨国忠的粗鄙不堪,根本不怕他,只是因为杨国忠的妹妹是杨贵妃的原因,与杨国忠在面上还是过得去的。直到杨国忠权势日益增长,李林甫开始不得不正视这位比他还没文化的皇帝大舅子了。
  李林甫把他的夺命三招在杨国忠身上也试了一下,可是杨国忠每次都能够躲过去,这当然不是因为杨国忠自己多么有谋略了,而是因为玄宗对他每次都多加回护,使得李林甫的每次攻击都像打在棉花上。杨国忠就是再傻有这么几次也看清楚了李林甫的为人了,所以二人开始交恶如仇敌。
  可是即使李林甫能够战胜杨国忠,他也无法战胜每个人最终的敌人——时间。他老了,在与年轻人的竞争中已经无法取胜了。虽然玄宗从精神上各种勉励李林甫,但是李林甫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而这个时候,李林甫与杨国忠这两位对手进行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杨国忠当时刚从蜀中回来,直接就到了李林甫的床前见李林甫。李林甫对着这位自己一生中第一次没有战胜的对手,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一旦去世,自己的家族就是树倒猢狲散,再也没有了庇佑。他希望腆着自己的一张老脸,以将死之身,恳求杨国忠对自己家人手下留情。
  这是怎样的一场会面,一个快要死的人,却要向另一个恨不得自己死的人托付自己的家眷,此中的屈辱和无奈,也无法言说了吧。
  李林甫没有想到的是,杨国忠在他刚死还未举行葬礼就发动了攻击,他用了李林甫"夺命三招"的栽赃陷害大法,诬陷李林甫意图谋反,经过杨国忠联合安禄山的一番运作,此案被做成了铁案。玄宗大怒,劈开了李林甫的棺木,剥去了李林甫的金紫官服,取出了李林甫嘴里含着的珍珠,改用普通的薄皮棺材,按照庶人的礼节草草埋了。李林甫的儿子们都被发配岭南黔中这些荒凉之地。李林甫为相十九年,在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如今落得这个下场,也让人不禁唏嘘。
  只是,李林甫所打开的大唐灭亡的潘多拉魔盒,却再也无法关上。仅仅十余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灰飞烟灭,唐朝的气运至此,再也没有回到当初的辉煌。
  其实说起来,李林甫对于大唐堕落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论使大唐堕落的根源,还是在于玄宗自己的好大喜功和贪图享乐,言路闭塞根本原因也是由于玄宗自己只想躲在温柔乡里,不愿意再面对治国理政的诸多繁冗。可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的所作所为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事,他就这样让他自己亲手缔造的开元盛世,随着自己的歌舞升平,一起划入了堕落的深渊。
  玄宗晚年因安史之乱躲到蜀中,比较喜欢一位给事中裴士淹,此人能言善辩,知识广博,有一次玄宗当着裴士淹点评了十几位宰相,一直说到李林甫,玄宗说:"这人妒贤嫉能,所举荐的都是还不如他的人。(是子妒贤嫉能,举无比者。)"裴士淹当时就怼了玄宗一句:"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任用他这么久呢?(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
  《新唐书》记载,玄宗此时的反应是:"帝默不应。"
  是啊,玄宗此时应该说什么呢?说其实他就喜欢李林甫一切都顺着他的样子?说自己不需要别人给他提各种意见?说正是因为有了自己这样的皇帝才有了李林甫这样的奸臣?
  还是说,我也不知道啊?我最初只是想要活得轻松一点的,我没想到事情会到这个地步?
  玄宗任命了李林甫,是一个悲哀,在李林甫之后又任用了更次的杨国忠,是另一个悲哀,这些悲哀是玄宗的悲哀,也是大唐的悲哀,更是每一个经历过开元全盛日的人心中永远的悲哀,这份悲哀在安史之乱后动荡的生活里,将刻进每一个人的骨髓,让他们每每想起,都痛彻心扉。让每一个读史之人心中也难以平静。
网站目录投稿: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