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维小维生素」第209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5分钟 《活着》,竟是殊途同归的礼物 荔枝是我做自媒体以来认识的一个超级拼命的编辑。 我已经够拼了,跟她比还真不算什么。 平时,她不是在开选题会就是在开选题会的路上,年三十晚上别人吃饭,她在忙着年初一的推送。 有时候陪着声频节目的主播搞到凌晨3点,然后5点起床排版做图上传,7点准时推送。 吃饭从来不在饭点,要么就是泡面应付,要么就是饿着然后两顿合一顿。 一切,用她的话说是,过着"大姨妈早已失调"的人生。 我问她:"你不怕猝死么?" 她说:"很怕,一边怕,一边忙。一边加班,一边怕死。每年体检都提心吊胆的。" 在经受一年半的疯狂加班后,荔枝终于生病了——胃溃疡大出血,胃切掉了一半才保住了命。 醒来睁眼第一眼看到的,是床边殷殷看着她的父母的白发。 她突然想到,好像好几个月没有和父母说过话了,加班挣的钱都不够一次手术,被切掉的半个胃甚至都没来得及品尝世界上的美味。 想到这里,荔枝不哀伤,甚至是庆幸的——只是没了半个胃,自己至少还活着。 网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 程序员的读书历程:《X语言基础》 —> 《X语言从入门到跑路》—>《码农进城防骗手册》—> 《颈椎病康复指南》—> 《活着》 荔枝康复后笑着跟我说,她的从业读书历程是: 《新媒体写作基础》—> 《文案创作与传播》—>《引爆点》—>《中医养生50法》—> 《活着》 殊途同归啊,"活着"二字,竟成为我们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猝死来找你时,不打招呼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上传了一组对比图片,内容是熬夜前后,可以很明显看到带来的变化:油腻,肥胖,发际线后移。 熬夜前后对比: 熬夜前后对比3: 看完图看数据,更吓人。 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而且猝死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十大猝死重灾区的城市分别如下,对号入座看看你在哪里? 2017年发布的一项针对上海市10万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调查显示,心律失常已成为年轻白领最主要的心脏问题。 受教育程度越高,过劳死可能性越大。吓得我心酸地抱住自己胖胖的身体。 可见,当今压倒中国青年的三座大山是:熬夜、压力和加班,随便一个,都与猝死挂钩。 我们为什么明知危害,还要去做呢? 无非是一些过于鼓吹"即时收获"的价值观,一直甚嚣尘上。 凌晨3点不回家,被鼓吹成榜样 最近一则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几个凌晨3点不回家的年轻人,惹哭了多少同样拼搏得身心俱疲的我们。 他们拼吗?真的够拼! 有人不禁发文感叹:人生不易,那些拼了命的努力不是矫情,而是人生基本通行证。 努力可以说是我们握着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了它,也许连在大城市立足的机会都会失去了。 讲真,我极度反对这种观点。 姑且不说视频中主角们的工作效率有多低下,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值得质疑,一个实习生一个人由老板直接安排工作到三点?随便发个朋友圈老板就看见了并且说你后天再交?这种情节,既可笑又失真。 就身体本身的支撑而言,加班到凌晨3点,脑袋不昏涨吗?肩膀不剧痛吗?眼皮不打架吗? 第一次你可以撑住,第二天你可以坚持,连续到第三天,你身体什么状况你还没有点B数么? 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这样写道: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上了价格。 这句话的意义,但愿每一个熬夜工作的你不要认识得太迟。 没有面对死亡之前,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复旦知名的抗癌老师于娟,用人生最后的时间写了一本《此生未完成》。 她在书里面写过: "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 她得病之前的人生,就是现在很多人鼓吹的拼尽全力——不是用头脑,而是用时间、用生命、用身体。 其实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出来的。选择了不管不顾地狂奔,自然可以成为副教授,承受别人艳羡的恭维。但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更希望的是:看着女儿长大,多活几个月到夏天。 于娟到后期也意识到,我们设立的人生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今天、明天、后天。而是十年、三十年、五十年。 她大彻大悟地写下这些文字,就像念给那个,年少时的自己: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是应该只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而又有多少人会明白这个道理? 毕竟短暂的刺激会更激动人心,在没有面对死亡之前,谁也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滋味。 你可能并不知道,猝死的速度之快,到底有多干脆。 在珠海马拉松赛上,曾经倒下过一个曾经是特种兵、性格阳光、体格健壮、跑步经验丰富的跑者方勇。那一年,他30岁,两个孩子,小的还不足一周岁。 他出事那天,从倒地到警车过来不过是4分钟,400米之外就有医疗救护站。 但是,死神来的速度太快了,方勇几分钟内就猝死在珠海的跑道上,离终点不足1公里。 跟他一起参赛的很多队友回忆说,他是一开始的阶段就拼尽全力去跑的人,没想到结果是这样。而其他队友因为不冲着成绩去,慢慢跑,反而全部都跑到了终点。 这件事真的震撼了我。到底所谓赢,是指一开始就全力冲刺无问西东,还是不求胜负但能够到达终点? 千万别轻易回答,毕竟你要想想,你还有家人。 前文提到的荔枝同学,住院后,工作迅速被同事分担。 每日7点,文章照常推送,选题会照样展开,原创一样有人张罗,音频一样有人录音,一切都没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父母差点失去了女儿,她差点离开人世。 她幡然醒悟:工作没人做,上司可以找到其他人代替,父母没了自己,找不到另一个女儿代替。 科比说:"我见过凌晨4点钟的洛杉矶"。这句话,说的是他每天的早起,绝不是鼓励你熬到4点钟才睡。 不要再侥幸了,下一个来不及告别的人,有可能是你。 小维的叨逼叨: 猝死话题不是第一次写了,每写一次,都是因为身边人和事的触动。 最近因为工作太忙每天都10点才回家,饭已经凉了,儿子问我吃了没。我说,现在才吃。他很生气:亏你还是个大人,怎么比我还笨!你应该6点就去吃,现在回来吃宵夜!我当场就被这份童真惹红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