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尤其是对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 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设想没有善良的情感。实际上,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怀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作出思想、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的关怀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的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这句话对在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班主任,"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所以,班主任对待学生应做到"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做到"以情感人",教育效果才会得以提升[1]。 一、给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和眼神 班主任的每个眼神,每句话语,每个手势,每种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渴求平等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学生也不例外。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更渴望师生之间的平等。青春期的中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的成长发育而欣喜,一方面又对周围发生的一些人和事感到困惑,而且充滿了对成人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关键时刻,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显得特别重要,往往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有可能使学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可能是使一个学生从此奋发努力,甚至可以使一个后进生变成一个好学生;另一种可能就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一蹶不振。一念之差,成败相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我们为何不给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和眼神呢? 二、给学生一份至真至诚的关爱 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在乎班主任对他的感觉,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让学生兴奋无比;一句严厉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茶饭不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多给学生以关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遇到心烦的事时,你的问候就可能解开他心中难解的结;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你的表扬就能使他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你的鼓励就能为他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当学生做错事的时候,你的教育就能使他驱走心中的阴霾。而对一些表现后进的"问题生",更要多倾注一份爱心,多给予一点鼓励,用充满期望的目光去驱散他们心中的孤独与自卑,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 三、给学生一个聪明的面子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敏感,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有时候不妨"点到为止",即用含蓄、委婉的责备方式对待犯错的学生,如果当着很多同学的面给他难看,这样只会让他的逆反心越来越强,严重者甚至破罐子破摔。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学生的一些问题上采用模糊教育的方法可能比其他方法有效。学生的心理毕竟是向往进步的多,模糊一点,说不定就是给了他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机会。采用这种模糊教育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的面子,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还给了学生一种暗示:仅此一回,下不为例。保护学生面子,有时不但不妨碍学生改错,反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改错,因为这也是一种情感投入。给他们面子,使他们有一份自信;为他们留面子,使他们有一份自律;为他们挽面子,使他们有一份自尊。"严格教育学生"和"尊重学生",两者是可以统一的。 四、给学生一句好的评语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话语。好的评语是打开孩子心智的金钥匙,是孩子成长足迹的记录,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进步。 "你是最棒的!"当班主任这样说的时候,学生听起来是否如沐春风、信心倍增?"我就知道,你改不了!"当班主任这样说的时候,学生听起来是否如遭雷击、心灰意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扬。实验证明:一个经常得到赞扬的学生。他学习的主动性比一个经常得不到赞扬的学生要高得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好的评语就是孩子进步的催化剂,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信任、肯定、鼓励,从而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 可以说,"以情感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教育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才能达到师生和谐,才能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