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可乐罐上的印度象


  这个女人的一生堪称传奇。
  23岁以前,她从未踏上过美利坚国土;50岁时,却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显赫的人物之一,领导着一家被视为美国文化象征的伟大公司,并成为该公司历史上首位女CEO。
  她生于保守的印度婆罗门家庭,却相当叛逆,在青少年时代,不但组建了一支女子摇滚乐队,还加入了一支女子板球队;现在,她已经多次登上《福布斯》杂志,是"美国商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就是英德拉·努伊,新一代百事女王。
  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1979年秋天,23岁的印度女孩努伊面临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当时,她已经被提升为强生印度分公司的产品经理,过不多久就可以上任了。同时,她又被美国耶鲁大学选中,邀她前去深造。
  那是一个"出国热"、"深造热"方兴未艾的躁动年代,努伊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握住了命运伸过来的第二双手。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努伊仍然为自己的率性自豪不已:"在当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保守的南部婆罗门女孩做出这样的事情,简直不可思议。这极有可能使她失去结婚的机会。"
  因这恣意的态度,最终努伊从印度去往大洋彼岸,将这段传奇,一步步书写开来。只是当时,她还浑然不觉。
  第二年夏天,努伊完成了学业,开始寻找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由于经济窘迫,她只得花50美元买了一件地摊货。当她穿着蹩脚的正装和艳丽的靴子出现在考官面前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结果可想而知。
  努伊哭着找到了职业发展咨询师,对方反问她:"你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出身,为什么不穿印度传统服装——沙丽去面试?"
  从那以后,"做最好的自己"就成了努伊的人生信条。充满印度风情的沙丽伴随努伊成功进入摩托罗拉,担任企业发展和战略管理部总监。这个自信满满的亚洲女性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勇于冒险的精神和铁腕的领导风格,开始在强手如林的美国商界崭露头角。
  有多少挫折,就有多少升华。尤其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多一点挫折,多一点摔跤,是一个上升的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事业蒸蒸日上,努伊却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医生告诉她最多还能活半年。最后切片,却发现是良性。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让努伊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此以后,她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情吗?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自己投入精力吗?
  在这样不懈的追问中,努伊很早就能够以一种轻松和自由的方式来看待生命——这个"最好的一项发明。"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与大多数临危授命的CEO不同,努伊接手时的百事,正处在其历史的巅峰。
  2004年4月,百事首次在市值上超越了死对头可口可乐。次年,公司销售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26亿美元,利润超过45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01年的2倍以上。净利润则从6%提升至14%。
  前任辉煌的战绩,令努伊备感压力。要知道,这不是笼罩着科技光环的google.com或者看上去酷意逼人的iPod。在商品和饮料这个于超市、杂货铺随处可见的,人人皆能轻松理解的行当里,一切增长都来源于细节的推动。对手们厮杀着拼抢哪怕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供应商和零售渠道对一个百分点的利润都虎视眈眈。
  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者说还能做什么?!
  努伊不停地追问。更可怕的是,公司上下似乎正在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有高层甚至不断暗示:在顶峰上,唯一可能的路径就是向下。
  面对这一切,努伊在高层主管会议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有44亿人,每人每天消耗的液体饮料平均是多少?"
  "64盎司。"
  "其中百事可乐占多少?"
  "不到2盎司。"
  "那么,还有多大的市场?"
  同事们猛然发现:他们的敌人不再只是可口可乐,而是咖啡,是牛奶,是水,是一切进入人们口中的液体!百事也不再是一条困在小池塘的大鱼,而是一条游弋在巨大池塘的小鱼…
  会议临近结束,努伊把自年轻时就陪伴自己的座右铭,也是自己成功的秘诀,送给了在场员工,也送给了世界上所有不甘于平庸的灵魂:
  "请保持饥饿,请保持愚蠢。"
  世界级品牌的理想
  上天在给一个人重大机会的时候,总是要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2006年8月2日,即百事宣布努伊为新CEO前12天,就在努伊的家乡印度,爆发了震惊全球的"可乐门事件"。印度政府称,在当地生产的可乐中,农药残留量是许可标准的24倍。随后,印度7个邦立即宣布全面封杀可乐。
  同时,有营养学家也公开指责百事集团"肆无忌惮地到处推销垃圾食品。"
  一时间,百事可乐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即将上任的努伊来说,似乎没有比这更坏的"见面礼"了。
  事实上,在可乐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类似的指责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努伊深刻地认识到,可乐的全球化,也是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文化的全球化。它所代表的成熟商业模式对当地商业也有相当冲击,极易遭到抵制。"可乐门事件"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努伊认为,百事可乐身上承载了太多国家战略、美国文化等企业无法承受之重。因为"所有世界级品牌传达的,从来不是什么民族自豪感。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没有人为你的民族自豪感买单。人们只为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买单。"
  她相信,人类生活所面临的衣食住行琐细事务,才是商业的广阔天地。
  面对舆论的指责,努伊没有逃避。反过来看,"这是业务增长的一个契机,许多例子都证明追求健康的产品和生活方式,反而具有更好的商业效益。消费者希望购买更健康的食品,那么,百事就应当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她决心引领百事及整个食品行业向健康转型,把竞争对手引导到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提升人类福祉的竞赛之中,
  女王的平衡术
  努伊是一位虔诚的印度教徒,她最喜欢讲的一个词是"平衡"。她把自己的生活比作一把椅子,椅子的四条腿分别代表信仰、家人朋友、社会责任和工作,只有四条腿处于平衡状态,人生才算圆满。这种平衡的艺术也被她运用到了公司战略管理上。
  努伊所倡导的平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线的平衡,她认为"对于一个经营范围如此之广的跨国公司来说,百事需要延伸产品线,满足不同层次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为此,她不遗余力地在百事推行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鼓励在各条产品线上推陈出新。如今在百事公司强大的品牌阵营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国际知名品牌就多达15个。
  其次是保证百事北美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平衡。过去百事80%的收入都来自于
  美国,在努伊的推动下,百事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强。资料显示,最近一年在北美以外地区的饮料销售增长排行榜上,百事是增长最快的。
  百事近年来能够快速占领国际市场,努伊的本地化策略功不可没。例如日前在中国推出立体脆粟米片和立顿红茶,在泰国推出了海苔风味的乐事薯片等。这些产品,充分迎合了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心理诉求,深深抓住了年轻一代的心。
  同时,努伊选择足球和音乐作为百事品牌基础和企业文化载体。例如在中国,百事借助布兰妮、郭富城、王菲等明星品牌代言人,极力倡导百事文化所提倡的"渴望无限"的精神,使百事独立、快乐、自由、创新的风格深入人心。如今百事42%的饮料销售和53%的休闲食品销售都来自北美以外市场,而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增加。
  再次是企业管理和领导艺术的平衡。自加入百事集团以来,努伊一直试图在百事营造一种人性化的企业氛围。从2002年开始,她就在公司推行领导艺术的培训课程,培养那些表现优秀的经理人成为公司未来领导人,该培训为期两个星期,包括个人成长、公司战略、道德规范、推动变革和创新等方面的课程。有意思的是,她并没有邀请那些久负盛名的培训讲师,而由公司内部的总裁来讲课,努伊认为他们与中层经理人员互相了解,更容易沟通。培训也增进了公司员工的互相了解,增加了百事的团队凝聚力,同时也消除了因并购带来的隔膜。
  努伊总是说,"你并不能同时改变10件事,你能做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件。如果你总是试图改变,那么也就获得了机会。"正是这一步步稳健的创新,为百事搭建起近乎完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得百事在新世纪里终于跑赢对手。
  伟大企业家终极密码
  一如安迪·格鲁夫、山姆·沃尔顿、比尔·盖茨等伟大企业家,努伊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
  1998年,努伊提议收购世界鲜榨果汁行业排名第一的纯品康纳公司。当时该公司的销售额在最后一季度仅仅增长了7%,远远低于15%的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整合两个公司的业务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似乎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但努伊显然看得更为长远,"并购不仅能增加公司收益,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升百事的品牌形象,明确地告诉消费者:健康是百事一贯的追求。"
  在最终决定会议上,不少高层仍在质疑这笔收购是否值得。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退努伊,一旦认准了目标,她就会像"叼着骨头的狗"一样,绝不松口。
  最后,努伊一拍桌子:"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事情就此定下。没人能想到,一笔高达33亿美元的跨国并购决定的做出竟是如此草率。
  回过头来看,其实努伊成功的所有因素都包含在了这个案例之中。美利坚这片商业的乐土,每年都吸引着上千万怀揣美国梦的移民前来淘金。可是能创出努伊这般事业的人屈指可数。其最关键之处在于,努伊的身上流淌着一股天生的血性,她时常凭借强烈的梦想,痴醉,直觉,偏执,走极端……不顾一切地把事物向前推进。而这正是成为伟大企业家所必备的一种禀赋。
  在最近一次的女性领导论坛上,努伊提到缺乏安全感是她获得成功的原因。"我在美国的生活并没有保障,一旦失败,除了坐船回印度,别无他途。"作为移民,努伊很清楚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强烈的危机感驱使她努力奋斗。
  她从不简单地听取汇报,而是义无反顾地深入第一线,去了解把握现实。公司出现什么难啃的骨头,或是突然冒出一个难题,她总是在第一现场出现。许多重大的决策,都在现场做出。几天不见面,她的思想会跟着新的现实大踏步地往前走。
  她看上去毫无负担,什么前人的经验、行业规矩、通准则、个人资历、关系网络、权威视野、个人尊严等等一切都左右不了她,唯有现实的焦点问题能引导她追求一个又一个方法和一个又一个更新的自我……
  如果稍微把视野打开,我们不难发现努伊的成功绝对不是个案。事实上近年来,在软件外包、制造、能源、生物科技等诸多领域,印度不断涌现出以米塔尔、穆尔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大声地,清晰地,频繁地告诉世界,"印度象来了!"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过去10年,在移民创建的美国科技企业中,26%的企业拥有一名印度裔创始人,比例超过英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裔创建人的总和。
  可以想见,这种坚韧、从不擅于变化的新印度商业精神,必将支撑起印度崛起的脊梁。
  编辑步宇
网站目录投稿: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