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525.cn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和种种"心结"、"心病",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学校不能无所作为,社会不能漠然置之。 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保持快乐、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作为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专家观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4月22日,药家鑫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这个本应享受灿烂年华的大三男生,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类似事件一次次刺痛人们的心,让人不禁要问:这些年轻人究竟怎么啦? 与极端个案相比,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成长的烦恼"更值得我们关注。花一样的年纪,似乎应是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许多孩子不快乐,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更快乐? 人人有颗金刚石 【案例】小超是个初三男生,初二时,他被班主任无意间骂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数学没考好。"从此,他就沉浸在这个问题里无法自拔:"我是否比别人笨?"发展到最后,他回到家就不停地念叨:"我是傻瓜,我是傻瓜,我是傻瓜!"从初二时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倒数。 【困惑】抑郁自卑怎么办? 【支招】 这个孩子是严重抑郁症。"你怎么这么笨"伤害了他心理层次中最深的层面,即自我价值层面。他表现得特别敏感,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不能接纳现在的"我"。 失败和挫折来临时,所有人都会去寻找原因。乐观的人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特定性、由外部原因引起的,且只限于此时此地;悲观的人则认为失败和挫折是长期、永久性、由内在原因引起的,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会影响其他事。小超的归因就是后者,即认为"自己傻",而不是偶尔考试发挥失常。这样一来,就不会试图去改变。 人的不自信往往源自不了解自我。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一个最硬、一个最软,只因结构不同。同样,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弱点,人人都有颗金刚石。找出最佳潜能优势,是帮助孩子提高自信的最根本方法。即使成绩最差的孩子也可以发现:"我尽管成绩不好,但有管理能力,将来能成为企业家呢!" 抑郁的人总是不自觉地关注别人:"我这么差,别人会怎么看我?"因此,要训练改变他的思维方向,从关注别人转为关注自己。要告诉孩子:"人是为自己活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只要关注自己的行动就可以了。" 例如,可以训练慢慢接纳、喜欢自己。每天早晨临出门前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喜欢你,你真棒!"每当做了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事,不妨告诉自己:"没事,都过去了。" 亲子交流敞心扉 【案例】数不清的家长为和孩子沟通困惑:"孩子自从上了高中,脾气就变了,明明好好的,突然间就不理你了,常常两三天对谁都不理不睬。父母问她话,她浑身都是刺,莫名其妙地发火。""房间的门永远是关着的,每每隔着门,小心翼翼地轻声问候,都只换回孩子不耐烦的回答:‘别打扰我!’" 【困惑】青春期逆反的孩子怎么沟通? 【支招】 青春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青春期的孩子要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价值在哪里、向哪里发展。这个自我认同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自相矛盾、相当混乱的情况。孩子要独立发展、有独立意识,形成独立的性格,这是每个家长应该特别高兴的事。因此,当孩子逆反时,家长不应该失落和失望,而应该兴奋和喜悦,说明孩子长大了。作为父母,要有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和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 人只有在感到非常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敞开心扉。如果充满戒备,就会锁闭内心世界,沟通便无从谈起。因此,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第一步,便是跟孩子建立信赖感。这要做到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让孩子知道,不论他们行为如何、犯了多大错误、有多么失败,家长的爱都永不离开。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您会叹气失望吗?如果回答"是",那就没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如何打破和孩子间的僵局呢?首先分析原因,家长可能无意中做了"机关枪",或习惯居高临下跟孩子说话,或老是指责孩子等。孩子之所以和家长冷战,也可能是家长不愿意妥协,彼此都硬撑着。 所以,第一步,家长要认识和孩子沟通的意义和目的,以结果为导向;第二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无论孩子是什么反应,都全盘接纳,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第三步,主动寻找和孩子间的灵犀点,创造机会重新打造亲密关系;第四步,多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在孩子愿交谈的情况下,注意多倾听,把沟通的局面一点点扳正过来,形成良性循环。 戒除网瘾一身轻 【案例】高三学生齐强,成绩处于中下游,学习之余常上网打游戏,渐渐地一发不可收拾。他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手指头甚至经常不由自主地做敲打键盘的动作。 【困惑】网络游戏成瘾怎么办? 【支招】 网瘾是指电脑和网络使用者对其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觉得快乐、有成就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与及时的引导矫正,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渐渐形成依赖。一旦停止,就烦躁不安、感觉难受,进而失去理性,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即使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也在所不惜。 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家庭教育不健康,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学校应试教育的枯燥和压力。根治青少年网瘾的关键在家庭。所以要通过心理沟通、行为矫正、环境改变,给孩子一个新起点。 人总要在潜意识里寻找一个生存下去、生活得有意义的理由。当他发现在学习中老受打击、彻底没信心了,而在网络游戏里能获得成功体验,就容易上瘾。戒除网瘾,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思考:这样一直玩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对人生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改变他的思维模式,解除他的反对意见。 要从游戏中出来,首先要隔离。这时候,家长要扛得住,坚持不让他玩。如果他暴跳如雷,非要玩怎么办?三个字,不理他。第二步,重新寻回学习的信心。通过一点一点的训练,让他感到自己学习"还是可以的"。例如可以做个潜力测试,让他发现自己很棒,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用科学方法恢复自信。 当好孩子"减压阀" 【案例】丽丽在期中考试前几天,就开始坐立不安了,甚至一想到考试,身体就发僵。听到考试开始的铃声,丽丽马上心跳加速,感到脑子变得比平时迟钝,手冰凉、浑身冒汗,紧张得甚至连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都想不起来。 【困惑】考试焦虑如何放松? 【支招】 孩子考试考得好,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考了多少分,而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智商、情商的均衡发展。吃晚饭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同学间的趣事;趁孩子学习的间隙,和他谈谈心。这些都是如水般自然的精神给养。更多时候,孩子厌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不好会受父母批评,感觉考试成绩比自己还重要。 如果把考试看成一场可怕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它就是一场可怕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果把它看成人生珍贵的经历,终生值得怀念的记忆,它就是一段美好的过程,每天照样可以开开心心度过,一定的压力和紧张反而成了有点刺激的挑战,给生活带来喜悦和成就感。 考试紧张在孩子中普遍存在。我在辅导一个考试焦虑的孩子时,没告诉她如何让自己不紧张,也没告诉她怎么听音乐、深呼吸,而是引导她从事物正面思考问题——如果每次考试都担心紧张怎么办?想拒绝、回避,不如接纳紧张,努力在紧张的状态下把考题做好。这样一来,就使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考前准备中,而不是去无谓地担心;再者,平时考试中暴露的问题越多,意味着高考中遇到的问题越少,这样看来,平常的考试根本不用紧张。引导孩子看到阳光,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也是让孩子真正快乐的源泉。 另外,研究发现,孩子的心态与家长心态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家长越紧张、越焦虑,孩子也会跟着紧张和焦虑。其实,家里应该是孩子最放松、最没压力的地方,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充当"安全垫"和"减压阀"。这样,孩子在学校感受到的压力,到了家里就可以有个缓冲。 我的快乐我做主 【案例】"无聊,没劲",去年考上某大学的兰彤最近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每天重复的上课、下课让她感到枯燥乏味。高考前,她以为自己考上大学就会无比快乐。可如今真考上了,狂喜过后,竟有些空虚和失落。 【困惑】谁偷走了我的快乐? 【支招】 如果我们把幸福寄托于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赚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等,也就是向外追求幸福,幸福就会受环境左右,因为环境经常是不可控的;但如果向内追求,即追求内心的感受,那么,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因为自己是可以控制的。 人生不是赶路。天天心慌气短、胆战心惊地活着,恰恰是在浪费生命和青春。人生应该是努力而轻松地活着,既享受当下、不着急拼命地往前赶,又要有挑战性的目标。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说,"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我的理解是,"快乐"来自当下的美好时光,是向内,即自己心灵的感受,而不是追求身外之物;而"意义"则来自于目的,即根据自己所长确定一个具挑战性的目标,让自己的一生更幸福。简单来说,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同时追求未来。 我们完全可以在外部世界依旧的情况下,让幸福重新回到身边。换一个想法、换一种态度、换一种方式处理眼前的问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种景象。不管你生在哪里、住在何方,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年轻还是年长,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幸福。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