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阅读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关键是怎么读


  古今中外,各种各类的书籍浩如烟海,穷其一生,我们所读也极为有限,既然如此,我们该读什么?
  书籍更多代表着作者当时的一些经验之谈,而读者多处于现实生活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拿过去的经验来指导目前的生产生活实践,多少会有一些不合时宜。显然,阅读不应该是一种照搬的机械活,它更应该是引领一个人活出自我的创造活。无缘无故,不会有我们所期盼的阅读产生。阅读之前,读者必定是有过对相关阅读领域的一些了解,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产生过一些困惑,有着亟需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否则,只能走马观花。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孩子现在很少能对课本产生疑问。他们喜欢全盘接受书中的东西,一篇文章读完,满脑袋全部都是他人的内容。他们能从作者的角度去读,也会从老师引领的角度去读,还会从家长和亲朋好友所关注的角度去读,但他们却全然不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读。生活在他人之中,竟然能乐此不疲。
  笔者丝毫不怀疑经验是一种效率,也丝毫不怀疑个性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把经验直接嫁接到个性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果子产生呢?因为很多人都这么做,所以孩子们也不例外,于是乎,坦然接受!说到阅读,很多人都喜欢拿教材说事,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有些涉及暴力,还有些涉及黄色,还有些涉及虚假等。看起来,这些思考很有批判精神,大有不把教材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消灭殆尽誓不罢休的想法。不错,质疑教材应该有,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反面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真正的思辨,反面教育还更有张力。能从教材中读出错误之处,并从中受到教育,其实亦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按照常理,只要我们把好的东西弘扬了,坏的东西就会自动地退出舞台,果真如此?于是乎,人们习惯于用好坏和对错匆忙地为事情下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山重水复疑无路,源自于对事物认识的角度、个性的经历、发展中的曲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好坏和对错都会有相应的转变。我们该读出什么?读出事态的发展趋势,读出事情的本质所在。
  事实上,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我们并不能恰如其分地读出事情的真相。客观事实,经过作者的笔触和老师的指点,然后再经过读者思考,很多时候,往往已变的面目全非了。还原事实真相是我们一致的追求,但学为己用更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和终点。当我们的思考停留在事实之上,我们或许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过程和方法,获得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我们往往容易丧失自己最为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提倡读整本书,读系列书,这样做不至于囫囵吞枣,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可是很多时候,眉头一皱,灵光一现,很多的问题竟然能豁然开朗,有时候甚至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有很多人是读了后面的却忘了前面的,怎么办?读有所得,学有所获,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书籍,却要勉强自己去读,其结果难免事与愿违,往往还会伤害我们的阅读热情,为我们的成长带来阻碍。适不适合自己,这应该成为我们读书的第一选择。从个性出发,从需求出发,不让思考停留在信息的表面,从正面的能够读出反面,从反面能够读出正面,没有过多的外在强制要求,这是一种深度阅读,若能如此,学能所愿。
  有了需求,有了适合自己的内容,阅读是不是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呢?其实不然!读出他人容易,读出自己最难。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没有活水源泉,我们很容易为门所困。我们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却始终都无法打开自己那一扇心门,他们读得再多又有何用?有口无心,熟读千篇,其义难见。其实,当一个人能时刻都关注身边的一切,善于利用一切感官去触摸世界,从周边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有选择地摄入,保持一种持久积极兴奋的热情,并能够对自己所坚定的方面有着执着的追求,从自己所接触中的一切来反思自我,这时,我们所喜欢的阅读就已经产生了。心有多远,书与人就会有多远。
网站目录投稿: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