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引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加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的首要途径。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吸引京津冀人才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保定市实施经济和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从建立区域优势,增强吸引人才能力;改善人才环境,发挥人才潜力;完善用人机制,防止人才流失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发使用京津冀人才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人才;保定市;经济发展 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引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加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途径。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吸引京津冀人才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保定市实施经济和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京津冀人才开发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短缺与"就业难"并存 人才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使用,人才短缺与"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学历方面起点要求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这使得很多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充斥着普通的工作岗位。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人才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是学非所用,就是用非所学,。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用人单位高层次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新兴职业人才匮乏。此外,京津冀地区人才存在行业结构性失衡现象,高层次优秀的人才大多聚集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企业单位则高层次人才奇缺。 (二)人才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 受城市"增长极"效应的影响,京津冀地区高学历、高资历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型城市,而保定市则分布较少。这使得保定市失去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盾;同时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承受来自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过大。 (三)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保定市与北京、天津在户籍、薪酬水平、教育、医疗水平、养老水平等发面存在很大差距,这使得保定市很难留住人才,即使是来自保定本土,诸如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也会首选到北京、天津就业,保定市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会找机会到北京、天津就业,以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开发使用经济人才促进保定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区域优势,增强吸引人才能力 在地理上保定市被北京市、天津市包围,并且京津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使京津在人才吸引力上更具有绝对优势,保定市要想克服京津地区的影响,就必须发展本土特色,建立地区优势吸引人才流入。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贯彻落实用人单位的人事自主权,增确保企业在吸纳引进人才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来调节行业和部门人才流动的不平衡。此外要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网络型的转变。另一方面,重视对本土人才资源的开发,把本土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本优势,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培训、送派培训、深造培训、个人学习提高等多种形式对人才资源进行继续教育。努力探索在行业、企业中开发和激活人才资源的潜力,使人才效能得以充分之发挥。 (二)改善人才环境,发挥人才资源潜力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以吸引人才的流入。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充分爱护、理解和信赖人才,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各类人才的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提高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解决住房及家属等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人才,让他们没有忧虑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激励人才资源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用人机制,防止人才流失 第一,完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第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特别要重视培养年轻员工。第三,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得到单位的肯定和认可,因此必须制定公正、公平、公开的绩效考评制度才能有效的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尽力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制和空间,将人才效能与经济贡献和业绩挂钩。 参考文献: [1]王建强,王元瑞,刘玉芝.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J].河北学刊,2006(3). [2]李金辉,等.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2009 ( 8). [3]沈利生,朱运法著.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 [4]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7 (5) . 作者简介:孟晓虹(198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