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新政,提倡各高校改革学分计分办法,其中一点是,大学生创业可以折算成学分。 这当然是一个创新。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创新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推行开来,相关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就业率"会有一个好的变化。与此同时,那些具有创业意愿,又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也可如愿以偿。学校和学生双赢,因而是皆大欢喜之事。然而,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创业实践折算学分的政策,也有其不可不想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影响高校教育秩序,弱化高校学业进取氛围。高校曾经被誉为象牙塔,"象牙塔"之内涵无需赘言,近几年来,随着历史的变革,特别是在大学扩招的影响下,"象牙塔"的美誉业已成为高校的"传说",很少再有人提起。高校的"圣殿"光环已经不再那么耀眼。尽管如此,透过大学生们在网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或感言可以发现,时至今日,多数大学生仍然以自己是一名大学生而深感自豪,他们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从大一到大四,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直至完成大学学业。可以说,学业进取氛围始终不曾离开过每一所大学校园。同时,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对知识的孜孜以求,也使得各地高校教育井然有序。可是,一旦实行创业折算学分的政策,上述局面就可能会发生变化。 创业可以折算成学分的政策有两个"刺激":一个是刺激着那些有意愿提早创业的大学生,再一个就是刺激着那些原本把学业看得很重的大学生。 创业可以折算学分,就是说,即使不在学校好好上课,也可以拿够学分,也可以顺利毕业。即如此,也就不再有后顾之忧,用不着像一般学生那样按部就班地上课了,于是学校成了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一定会影响到大学教育秩序。 人具有社会属性,身边的同学出去创业,创业的同学一多,那些没有创业能力,或者其规划原本放在学业上的同学,内心必然会受到冲击,他们会质疑自己的规划,进而动摇学业进取的决心,弱化整体的学业进取氛围。 再者是影响后来者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判断。"后来者"指的是那些还没有进入大学校园的中学生。多少年来,在一茬又一茬的中学生心目中,大学是能够使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学到高深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价值巨大。中学生们对成为一名大学生充满着憧憬和期盼,因而,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好梦成真。当他们得知进了大学校园之后,可以放下学业去创业,他们会怎么想?在他们心目中,大学还会那么神圣吗?他们也许会想:既然考上大学也是去创业,还不如不考大学,中学毕业直接去创业好了。既然用不着考大学,那么,在中学里也就用不着那么努力了。 创业折算学分,或许会有"蝴蝶效应",这个效应有利也有弊,决策者当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