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能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探索欲望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1]。所以,在平等、民主、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其想象的翅膀,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高其探究能力。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有效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2]。如,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又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叙述,使学生从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鸭子来反映图画的内容,同时叙述扮演的内容,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投入进来,这样的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供舞台 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自由的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经探索而获得,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分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3-4]。 在教学中还应该提倡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模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以此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知识。 四、放手实践,培养探索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探索。如果教师总领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又怎么可能有所创新呢?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獲得的知识,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从不包办。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后,设问题:"一个养鸡专业户用5米长的篱笆利用房屋外墙壁一边围城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养鸡场的长是3米,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先找出宽,在根据面积公式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最后改成若不告诉养鸡场的长是多少米,直接要求围城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讨论,试探,寻找答案。最后由学生探索得出结果,这一过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探索性,通过探索,创新,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5]。 五、开拓探索思路,培养创新个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思维,理解,再创新而获得的,不是老师硬性灌输。因而,学生掌握牢固,运用灵活。讨论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个性。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同类型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拼摆理由,对不同拼摆方法引起争论,共鸣。同学们最后归纳出同样结论。这样,讨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充分调的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学生的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波.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J].亚太教育,2015(06):33. [2] 徐淑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06):29. [3] 张建功.浅谈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途径[J].学周刊,2015(31):84. [4] 叶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6):35. [5] 马龙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