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供春壶只是要玩壶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只因为制作供春壶是供春是紫砂壶的开山鼻祖,自然关于供春的传说也有多种,对于后面的紫砂收藏者来说能够看一眼供春壶是一种奢望,更别说拥有一把供春壶,但成都的收藏家花了三百元钱买了一把紫砂壶,初步鉴定为明代供春壶,花三百淘一件明代供春壶真可谓了不得呀! 300元淘来的紫砂壶 说起何先生这把紫砂壶的由来,还颇有点传奇色彩。 何先生说,他搞收藏将近30年了,目前已退休在家。退休后时间多,平时就爱逛古玩市场。何先生主要收藏瓷器和玉器,对其它藏品也略有涉及。喜欢逛古玩市场的人都知道,"要想东西好,还得赶个早"。今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清晨,何先生像往常一样到古玩市场转了一圈,但当天他并没有发现自己心仪的东西。 "趁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天气不热,我就准备打道回府了。"何先生说,"就在这时,旁边地摊上一把奇特造型的紫砂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俯身拿起那把壶瞟了一眼。拿到手上一看,这把壶真是古朴奇特,状如树瘤,且壶上面的两只小猴子(把玩件)还可以转动,一看包浆皮壳就是一把旧壶。再仔细端详,壶底居然还有"供春制"三字楷书款。"供春壶那是了不得的东西呀!一问价格对方要600块。我平时都不玩紫砂壶的,就告诉那个摆地摊的人,要卖就200块。" 虽然200块的价钱对方很不情愿,但眼看天气要热起来了,货主说要就300块。何先生迅速拿出300块,拿起壶就走,于是只花300元就买下了这把壶。 初步鉴定为供春壶 回到家后,何先生找来专业书籍,希望从中找到供春壶的来龙去脉,但书中的介绍并不多,只知道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的制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壶走向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的开端,供春壶有"天下第一壶"之美誉。 为弄清这把壶的由来,何先生设法找到摆摊人询问,了解到此壶是从农村收来的,是别人家里祖传的,但之前的事情已无法考证。何先生于是邀请挚友、紫砂壶界的玩壶高手等共赏这把壶,大家无不叹为观止。在采访当天,一位紫砂壶界的玩壶高手告诉记者:"此壶胎体较薄,十分轻巧,表面七凹八凸,结累如疣,应为树瘿壶。从皮壳、包浆来看,此壶十分老气,毫无疑问是一把旧壶。再结合壶底"供春制"竹刀刻写楷书款,基本上可认为是明代的供春壶。" 何先生说:"明代供春壶这一鉴定结论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但大家都至少认为是一把老壶,但至于老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人能说清楚。" 为了进一步搞清这把壶的年代,记者把壶拍成照片发往了具有"陶都"美誉的宜兴的一家紫砂博物馆。一位专家在邮件中是这样回复的:"目前现存于世的供春壶,已上书的有两把,均是在地摊上被发现的(目前分别存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香港茶具博物馆)。另外,2004年7月28日,中央电视台原西部频道栏目也曾报道过一件明代供春壶在重庆永川被发现,这说明供春壶的确存在于民间。从照片来看,此壶造型奇巧灵动,包浆皮壳老道自然是够代之物,至于是否为供春壶目前不能下结论,但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 重金购买也不动心 "都说我这一下整对了,搞到了一件国宝。"何先生说,他花300元买来的紫砂壶初步鉴定为明代供春壶后,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也引来全国各地不少藏友的关注,有人甚至在赏玩这把壶之后,表示愿意以数万元的高价购买。 "我现在暂时不会卖。"何先生说,他之所以现在不急于卖壶,首先,因为自己对这把壶没有搞懂,留下来还可以继续研究。其次,如果这把壶真的是明代供春壶,那将是研究供春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如果卖了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对他自己,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多可惜呀! 有关资料显示,自明清以来,供春壶虽然一直受到大众青睐,赞美、褒扬之词,屡见不鲜,更成为探究、追索紫砂的热门话题。奉为圣物者有之,而质疑者也不乏,各种论述引证,众说纷纭。供春壶之所以特别珍贵,它作为陶器,又易于毁坏,几百年来,传说越来越多,真正存世的却极为罕见。另外,供春壶所用的陶土也不是一般的,特别的纯净细腻,杂质少到最低的限度。其次,供春壶是用小焙炉"试焙试烧"以文火烘成,壶体因而特别。目前存放于博物馆的明代供春壶仅见两把,可见其珍稀程度非同一般。 何先生表示,此次将他淘到的紫砂壶展示出来,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让大家对紫砂壶的收藏有更深入的了解,使紫砂文化得以宣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