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全书内容的话,就是卡尔在书中反复提及的问题: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快捷链接和精准搜索的同时,是否正在丧失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无独有偶,谷歌的前CEO 埃里克·施密特也在不同场合表示过类似的担忧。 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所有喜欢阅读和思考的人认真看看。卡尔的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他著名的"IT不再重要?"的论断曾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次他把矛头指向了互联网。他从地图、钟表说起,中间穿插对于大脑结构的分析,以及打印机如何改变尼采写作风格的故事,论述了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思维的改变。 如果用10句话来总结的话,请往下看: 1.回溯活字印刷催生图书出版业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每当有新的信息传媒出现时,人们争论的内容总是出奇的一致——支持者对新技术开闸泄放新内容赞赏有加,并把它视作文化"民主化"的信号;怀疑者的理由同样充分,他们对内容的粗鄙大加谴责,将其看作文化"粗浅化"的信号。 2.自从活字印刷术发明以来,读书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线性的文学思维一直都是艺术、科学及社会的中心。这种思维既灵活又深奥,它是文艺复兴的想象力,是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是工业革命的创造性,它还是现代主义的颠覆精神。它马上就要变成昨天的思维方式了。 3.尼采在回信中说:"你是对的。我们所用的写作工具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 4.随着上网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不是保持不变,就是继续增加,不断减少的是人们用来阅读印刷品的时间。 5.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将带来写作方式的改变。2007年,日本销量最大的3部小说起初都是在手机上写成的。 6.互联网精确地释放出某种类型的感官刺激和认知刺激——反复的、高强度的、交互式的、使人上瘾的。这种刺激已经导致大脑神经回路和大脑功能发生了强烈而迅速的改变。 7.对互联网的使用涉及许多似是而非的悖论,其中必将对我们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是: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8.作为阅读者,我们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网页链接,都得稍作停顿,让前额叶大脑皮层评估一下是否应该打开这个链接。研究表明,这种活动会阻碍我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停顿动作频繁重复的时候,阻碍作用尤其明显。 9.谷歌公司最不愿意鼓励人们去做的事情,就是从容不迫的阅读和寂然凝虑的沉思。谷歌公司做的是彻头彻尾的分心生意。 10.实验表明,我们的精力越容易分散,我们就越难以体验同情、怜悯等最具人性特征的微妙情感。 相关书评:《更聪明、更快乐、更高效》 《上网能避免浅薄么?》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