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唐朝状元为何得不到重视唐宋状元的待遇有何区别


  现代高考各省的第一名,会被称为省状元,而状元也是古代科举最高的荣誉和头衔。不过古人要是考取了状元,今后的各种待遇可是高考状元不能相比的。状元等于是由皇帝亲自选取的人才,一夜之间便能从普通百姓变成达官显贵。不过唐朝的状元好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唐朝一共出过144位状元,其中有11位还当上了宰相,但没有一位有过过人的成就,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中华民族的性格当中有一个深刻的烙印,它就是对于考试和功名的极度重视。比如每年高考来临之际,与高考有关的热点话题立刻就会登上热搜,全国各地都在讨论与高考有关的事项,而无数的学子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入考场,希望考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这是一个现实事件,因为高考成绩将决定学子的大学,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事件,亦或说是一种历史传承,因为这种对于考试的极度重视,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心中就埋下了种子,它就是科举制度。正如于赓哲先生所说,"科举制度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埋下了种子,那就是考取功名……它形成了全民读书和考试的社会氛围,并且在中华民族性格当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科举制度形成的科举文化,的确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植在中国人的血液当中,比如状元文化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即使是在现代,"状元文化"仍旧大行其道,每年高考成绩出炉之后,各地的文理科状元都会登上书刊或是接受采访,俨然成为热点人物。在这种背景之下,不管是要参加高考的学子还是他们背后的父母,都对"状元"梦寐以求,认为成为状元未来的人生就会是一路坦途,而这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世人眼中,"考取状元就相当于是鲤鱼跃龙门,是下层阶级登往上层阶级的天梯。"(《悬崖边上的名士》大生)
  不过对待历史后人应当客观公正,看待问题切不可一叶障目,比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状元,地位是有巨大差异的,并非所有状元都如同宋代一样,地位尊崇。
  "状元"这个称号最早出自于唐朝,据史书记载:"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不过,唐朝时期的状元地位并不像后世那样尊崇,影响力也微乎甚微,这与唐朝状元的选拔制度有关。唐朝时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但制度总体并不完善,状元的选拔既不依靠皇帝钦点,也不根据考试成绩,而是完全由考官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贿赂考官、讨好考官成为当时的风气,只要是名气大出身好的考生,就有机会成为状元,因此唐朝的状元含有许多"水分",所以唐朝的状元在史书上记载不多,史书也不会刻意强调他们的状元头衔。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这与宋朝的状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唐朝的状元与宋朝的状元不可同日而语,两者之间仿佛云泥之别。宋朝的状元符合后人对它的期待,在唐朝时状元只是一个头衔,不等于官职,想要做官还要等待吏部的补录,而宋朝时的状元含金量很高,状元及第后立刻授予官职,而且升迁极快。当然,这种差异是有原因的。宋朝时科举制度较为完善,皇帝和政府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从宋太祖开始禁止公荐,到宋真宗时期采取"糊名制",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公平。在宋朝状元的选拔完全凭借他们在考场上的表现,因此宋朝的状元皆是饱读诗书、对答如流的贤士人才,至少在能力上是没有大问题的,因此朝廷才会如此重视状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当中写道:"宋代的科举制度的完善,使他们可以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状元不再是一种符号,而是对官僚体系强有力的补充,这是宋的成就之一。"
  元朝时,状元的处境非常尴尬,首先元朝对于科举制度的态度经常转变,废立不过统治者一念之间,而且即使科举开设,也存在种族歧视,录取的比例对于汉人来说很不公平,因此元朝时代的状元,几乎已经名存实亡。至于原因,易中天先生在他的《铁血蒙元》中讲述的非常透彻:"帝国的统治者很清楚,如果恢复科举制度,蒙古人与色目人肯定无法与汉人一争高下,他们把持政坛就不再可能……便让许多读书人希望落空。"
  明朝时,科举制度发生了一个戏剧化的变化,状元的地位恢复到了与宋朝相仿的程度,但考取状元的限制却更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基本上不能是重臣之后。在明朝时非常避讳重臣之后成为状元,有时当朝重臣甚至会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参加科举,比如万历皇帝时的一位首辅沈一贯,就因此与自己非常有才华的儿子决裂。
  沈一贯的做法有些绝情,但从政治角度来看他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比如张居正就选择不避嫌,他的儿子中了状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在对他进行非议,张居正死后他的儿子们基本上都被革除功名,后代也背上骂名。
  清朝时的状元仍是凭借考试成绩,但是过程当中又参杂了许多人为因素,比如一个考生的样貌或是姓名,都有可能成为他中状元或者被革除状元的原因。
  到了现代,科举制度不复存在,但科举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仍旧巨大,比如人们对于状元的吹捧和追求,这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不过,纵观中国历史状元的沉浮,我们会发现,科举制度不在于选拔出状元,而在于选拔出人才,现代的高考制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对状元怀着热烈的追求,但切不可盲目吹捧,否则便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网站目录投稿: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