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天府广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明北京都邑志。四十四卷。明末清初孙承泽撰。据该书卷首"都门八十岁老人孙承泽纂"推算,应成书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
  孙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祖籍山东益都,世代隶属上林苑,故为北京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刑科都给事中。入清任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吏部左侍郎。较有影响的著作有: 《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春明梦余录》。
  《天府广记》基本属志乘体。全书内容大致可分为史地风习、都市行政、学府书院、城市建筑、官署职掌、人物、名胜古迹和诗赋题咏八部分。卷一:概述北京地区上自黄帝、下止明代的建置沿革、地形地貌和明代京师西北所设险关隘口以及分野、民风习俗等。卷二:著述明代北京府县设置、都市城坊分布、守军,官职名称、衙署地点及其职责。卷三:介绍京师学府、书院、国学、武学的历史沿革及明代国都最高学府、书院的体制和学习内容。卷四至卷九:记载北京都城建筑规模、宫城内的殿宇苑囿和按封建礼制规化的各种祭祀神灵的坛庙等。卷十至卷三十二:详尽叙述明代中央集权政府设在北京各官署的处所、历史沿革、职事内容、衙署建置及其有关的典章制度,还有卫戍、京畿内外的军队布署、专门服务于皇帝的锦衣卫的编制、职权等。卷三十三至卷三十四:历数自周战国至明代在北京出生或入仕的二百五十余名历史人物的生平传记。卷三十五至卷四十:记载京畿名山、河渠、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以及北京的名胜古迹、寺庙陵园、碑碣石刻等文化遗存。卷四十一至卷四十四:收录了李时勉北都赋、杨荣大一统赋、蒋德璟三殿鼎新赋、刘基大都龙虎台赋、胡世安退谷赋及选自古燕、晋、唐、宋、辽、金、元、明历代名人诗作数百篇。
  太史公曰:"夫燕亦渤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楚,北达朔方,西界云中,东绾朝鲜,诚天府之国也。"因此,孙承泽将自己广征博录的有关北京史地掌故和明代朝章国故的资料编纂成书,定名《天府广记》。本书主要特点:材料征引繁博,内容翔实可靠。清人朱彝尊称赞孙承泽"博学鸿览,多识轶事","复有天府广记,搜采广罗,文献彰著,洵为艺林之大乘,考核家借此以为据信也。"并自述编辑《日下旧闻》时,引用成书千有余种,"皆不若退谷之天府广记致之尽而罗之广也。"由于著者曾在六科供职,经眼与掌握大量明朝档案,资料来源极为丰富,如:有关六科规制的"六科事宜";有关明玉牒的"孙清宗人府题名记";反映明末经济状况的部分原始资料;科举取士的各种规制;大理寺办案程序;"鸿胪寺引奏答旨"等。书中尤其对明中央机构和典章制度的载录更为详细。如
  礼部卷,上自郊庙朝廷,下至郡邑闾巷;从朝制朝服到婚丧礼制一一具细,甚至对不同等级官服的颜色、式样、图案、材料均有载述。著者还精心辑录了一些具有专题性质的汇编。如"胡端敏世宁官人则例",详细记载了明代各机构的人员编制、各职官应具备的条件、入仕途径等。不仅如此,北京名胜古迹的记述也十分详细,既记先朝历代皇家游宴驻跸之所,又记名人学仕的故居别墅。此外,书中关于地方统治机构以及五城兵马司、京畿卫所的建置记载也很详细。在川渠、漕渠、水利卷中均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可供今日史学者参阅。孙氏又言:"石刻在世,可以考证逸事,补史之讹缺。"故在石刻卷中辑录了许多名人碑记和寺庙内石刻经幢,有些还附有撰书者姓名及立碑年代,并对有的碑刻追记变迁始末。如石刻卷所记:"宋仁宗篆书针灸经石刻,在太医院三皇庙内,旧在汴中,移此。燕中无宋迹,以其地未奉宋正朔也。"此说已被今日考古发现所证实。
  本书的局限在于成书后仅有抄本。因此脱抄、讹误在所难免。由于著者博收广征,对资料的校定不够审慎。如清人陈泽霖参考各书曾校订了近2000误字。所收诗歌至今仍有重见。
  本书与著者的另一著作《春明梦余录》近似。《春明梦余录》成书在前,内容上偏重于记录明朝典章制度。本书成书在后,内容上则较为侧重京城史地沿革及宫廷状况的记载。
  《天府广记》为明代北京人记明朝北京事,资料多采用实录、邸报、明人章奏及旧志,较为可信。故此书对研究明代典章制度及北京历史、地理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天府广记》成书后未及雕梓,故无刻本可言,目前仅存清抄本五部,并且均为残本。其中三部存北京图书馆,另两部分别存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一九六二年北京出版社综合抄录北京图书馆所藏三部《天府广记》,并参照北师大与北大所藏此书抄本和《春明梦余录》刊本,进行编排、补正及校点,刊行铅印本。一九八二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排印北京出版社一九六二年本。《天府广记》仅著录于《四库》存目中。
网站目录投稿: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