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以来,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临沂市编办把清理"僵尸"事业单位作为优化配置编制资源的重要举措,坚持精准摸排、集中清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市县两级已按时全面完成清理任务,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的编制需求。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工作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僵尸"事业单位清理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就全市清理僵尸事业单位,盘活编制资源工作提出具体方案"。在市政府常務会议上,张术平市长又明确提出"加大‘僵尸事业单位清理力度,努力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将集中清理"僵尸"事业单位纳入事业单位改革年度重点任务分工,在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扩大会上作了重点部署。市编办成立工作班子,由事业科、县乡科、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监督检查科、实名制管理办公室等科室联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省政府第305号令专题培训,加强对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沟通协调、督导调度等工作机制,先后进行督导调度40余次,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二)坚持一个标准,分级制定方案。结合临沂实际,分级制定了集中清理"僵尸"事业单位的工作方案,确定了纳入集中清理范围的4种情况,同时明确了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和部门责任。加强与市直部门单位和县区的沟通对接,统一审核尺度和程序,细化不同问题的处理流程,逐一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为准确掌握事业单位运行情况,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市直400多个事业单位报送了近三年的工作总结。市直各部门单位、各县区均报送了集中清理"僵尸"事业单位工作情况表,市编办逐个摸清相关单位的机构编制、职能履行等情况,建立了初步清理工作台账。其中,涉及县级单位的由市编委领导审定后报省编办备案,县区所有清理的事业单位均报市编办备案。 (三)抓住两项重点,确定清理范围。一是在分析事业单位运行情况时,结合"智慧编办"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临沂市编办在全市推广的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考评系统,通过每人每天录入工作日志,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履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摸排核实,并作为确定集中清理范围的重要依据。二是省里审核反馈临沂市副县级以上"僵尸"事业单位情况后,根据省里审核意见,逐个单位进行了认真分析论证,形成清理整改建议,提报市编办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并呈报市编委领导审定。 (四)做好三个结合,确保清理成效。一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行业协会脱钩等体制改革相衔接,协调推进;二是结合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系统内事业单位的整合力度,对在改革中涉及的综合执法事业单位均纳入清理范围;三是结合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省政府第305号令下发后,针对一些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加大对主要职责减弱、工作任务不饱满等"僵尸"事业单位的清理整合力度,把撤销缩减的机构编制调剂补充到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和保障改善民生等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二、工作成效 一是机构编制进一步精简,实现"瘦身"。共撤并综合执法事业单位189个,减少执法队伍78支,进一步优化了全市事业单位和公益事业资源的布局结构。 二是编制资源进一步盘活,实现"健体"。通过清理"僵尸"事业单位,整合职责,撤并机构,调整人员,进一步充实了编制资源总盘子,优化了全市编制资源配置。撤销缩减的机构编制资源着重充实支持综合执法、基层乡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业、教育等民生领域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三是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实现"塑形"。进一步树立了机构编制资源管理的权威,强化和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资源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职责调整和工作需要动态调整,形成有序流动,进一步培育新生市场主体,增加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下步工作 一是适时组织"回头看"。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跟踪问效力度,与修订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工作相结合,通过有增有减、动态调整的方式,切实巩固清理"僵尸"事业单位工作成果,不断调整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 二是建立"僵尸"事业单位排查清理长效机制。把"僵尸"事业单位清理作为全市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定期部署开展,分批组织实施。结合推广运用临沂市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考评系统,对需要进行调整的单位,及时纳入清理范围,清理撤并腾出的事业单位机构限额供全市统筹使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联合组织、财政、人社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办法》,对严格遵守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管理权限、审批审核程序、监督检查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下步重点抓好贯彻执行。结合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式,用好考核结果,强化日常监管。□作者系临沂市编办副主任 E:ZY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 清理规范 撤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