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朋友A升职,我去恭贺他。 A是我在我们加拿大合伙人办的商业聚会上认识的华人税务专家。 A高二从广州来加拿大求学,一开始住寄宿学校,适应这儿的生活很吃了点苦头。 但A对我说,当时觉得辛苦,一个人独立到异国他乡学习生活,什么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自己那些同学都在国内上大学,起码到大学三年级以后再过来,好象也差不多,自己早离开父母,被很多人同情。 返过来想这个年龄来最好,国内高二已经把高中全部功课学完了,高三只是不断复习考试准备高考。(这个建议我听很多人和我讲过,也分享给想留学的人) 而到这儿,准备一年的预科,主要攻下英语,因为没有回头路可走,全靠自己,生活上,学习上反而成熟了很多。 A考上多伦多大学,他自己反思,如果在国内考,凭他的成绩和英文应该上不了多大,而且即使留学了,和很多大学来留学的孩子一样,也未必会这么自力。绝大部分在国内上过大学来读研究生的,都非常思乡,毕业后都回国找工作了,觉得这儿机会少,工作不好找,即使找到工作,英文也和当地长大的孩子有差异,升职就业都比较难。 小A因为12年级这一年完全在加拿大读,适应得比这些"成年"留学生更早,在大学里无论是思维还是生活都比较本地化,在升入大学后一下子觉得路更广了。 A一直在多大读本科再后面读研,期间还到英国交流一年。除了是学霸,也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到高中才来加拿大,基本完成了国内的基础教育,中文很好,和国内的亲切感也强,国内的同学朋友也多,又因为上过一年这边的高中,直接上大学也不陌生,所以A的融入特别好,在大学里也很活跃,组织过很多次中加之间、北美大学之间的社团活动。很积累了一些运营和管理经验,在毕业时找实习、找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毕业后A直接进入到四大工作,他踏实肯干,肯吃苦,外派在美国和南美都工作过,回到加拿大也慢慢也站稳了。 A并不是仅满足完成学业,在西方国家过个中产生活,而是有更高的职业追求。 A一直和猎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说还想做到合伙人后看看其他国家的机会,也不介意未来有机会到中国工作几年,A认为只有在当地工作四五年,完成至少一次重要升职,才能证明自己在当地职场文化中得到认可,只有自己能力国际化才能真正称得上人国际化。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感受。 去年A和相恋八年的女友结婚,房子车子在这儿都不是问题了。A一方面很进取,另一方面也懂感恩,常对我说加拿大的生活质量还是高,虽然四大的工作在哪儿都辛苦,但他说比国内的同学,甚至国内同样工作的人(毕竟是跨国公司)生活质量高多了,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希望自己的专业领域成就更大。 华人在加拿大商业圈里大部分还是做和华人服务相关的事,A的工作却是完全国际化的。 按我们加拿大合伙人M对他的介绍,A是真正国际化的那种职业人士,虽然很年轻,在猎头看来只算中等,但M却认为他具备未来更广发展的潜力。 因为我经常在在各国跑,也常做一些国际项目,慢慢就会发现,哪怕现在世界上潮流怎么变,国际化的人才在哪里都是稀缺的,我们都非常看好这样的人才的发展。 从A的经历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职业上的成就与很多条件相关,但最相关的影响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个人的基本条件:体力,脑力,时代背景、生长环境 除了基本的体力脑力个性、生长环境中的物质条件,工作环境选择也会对成就有很大的约束,A始终不懈于学习和进取,也是因为他一直有意选择竞争激烈,优秀的人辈出的环境。 2、教育 A受益于良好的国际化的教育,不仅是学历高,语言上无论中英西法都很不错,这些都是能走得更远的基础。 3、职业选择 A自上大学后就认真对待每一份实习,据他说,他起码做过十多份工作,好几个行业,最后在研究生阶段定下了国际税务这个方向,正式工作后进入最好的公司一直稳定积累各个层级的经验。自己喜欢,还很擅长,这项工作的无论入门还是学习曲线都非常高,精通后比较容易有护城河。 4、人脉维护 A一直很注重人脉交往,在学生时期就和很多商业精英建立联系,即使现在工作非常满意,也和猎头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和我这个不一定用得上的中国猎头规律性的交换一些信息。这让他在信息上掌握主动。 普天同庆,国庆的长假几近过半,大家从长假初的放空,开始慢慢进入现实世界的思考,这两天不断有朋友问我是不是要出国留学/是不是要回国就业/是不是从外企到民企/是不是要跳槽/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职场上确实经常面临选择时,很容易患得患失。 每个人职业目标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把国际化的职场当做自己的舞台,但想要自己的舞台更大,却是很多人的追求。 无论每个人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在现代职场上想要走得长远,都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发挥长项,运用资源,顺势而为。希望A的经历能给我们一些启发。